重要事实
- 裂谷热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到动物,但也可传染人。
- 大多数人类感染是因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或器官所致。
- 受感染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类感染。
- 迄今尚无资料表明裂谷热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 裂谷热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为2至6天不等。
- 实施持续的动物疫苗接种规划可以预防在动物中暴发裂谷热疫情。
概述
裂谷热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主要影响动物,但也可传染人。感染可导致动物和人类患严重疾病。感染裂谷热可导致牲畜死亡和流产,因此,这种疾病也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裂谷热病毒是沙蝇病毒属的一种。该病毒最早于1931年在对肯尼亚里夫特山谷的羊群进行一种流行病调查时发现。
自那时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报告发生过疫情。1977年,埃及报告过一起疫情,裂谷热病毒是通过尼罗河灌溉系统沿岸受感染牲畜交易传到埃及的。在1997-1998年期间,厄尔尼诺事件和大面积洪水过后在肯尼亚、索马里和坦桑尼亚发生过一起重大疫情。伴随着非洲之角受感染牲畜的交易活动,裂谷热于2000年9月蔓延到沙特阿拉伯和也门,这标志着在非洲大陆以外地区首次报告出现这一疾病,人们也日益担心这种疾病有可能传播到亚洲和欧洲的其他地区。
媒介和动物宿主
生态学和蚊媒
一些种类的蚊子可起到裂谷热病毒传播媒介的作用。不同区域的主导媒介物种存有差异,不同物种在维持病毒传播方面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裂谷热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感染蚊子(主要是伊蚊种群)的叮咬,蚊子可能通过食用受感染动物而感染。雌蚊也能通过虫卵将病毒直接传给后代,从而孵化出新一代受感染蚊子。
动物宿主中的裂谷热病毒
裂谷热病毒能够感染多种动物,使包括牛、羊、骆驼和山羊在内的家养动物染上严重疾病。绵羊和山羊似乎比牛和骆驼更易感染。动物中的裂谷热疫情常表现为出现原因不明的大批牲畜流产,这可能是流行病开始的信号。
对裂谷热重大疫情的分析显示存在两种生态上截然不同的情况:
- 原发疫源区。裂谷热病毒通过媒介和宿主之间的传播而持续存在,并在伊蚊中保持垂直传播。
- 扩散到继发疫源区。在原发疫源区发生大规模疫情期间,这种疾病可通过牲畜移动或蚊子被动传播。然后,这种传播可通过作为机械媒介的库蚊、曼氏蚊和按蚊属等当地有能力的蚊子在反刍动物中传播。灌溉系统每年会长时间大量出现蚊虫种群,这些地方是十分有利于疾病继发传播的地点。
人类传播
大多数人类感染是因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动物的血液或器官所致。病毒可通过在宰杀、帮助接生、兽医程序操作或处理动物尸体或胚胎期间处理动物组织而传染给人。因此,牧民、农民、屠宰工人和兽医等某些职组的感染风险较高。有证据显示,人食用未经高温消毒或未经煮过的受感染动物的奶,可能会感染裂谷热。
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类感染,最常见的是伊蚊和库蚊。吸血苍蝇也可能传播裂谷热病毒。
迄今尚无资料表明裂谷热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采取了标准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时,未出现裂谷热传染卫生保健工作者的报告。
人类症状
裂谷热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间隔)为2至6天不等。
大多数人类感染没有症状或导致轻微疾病,其特征是出现发热综合征,即突然出现流感样发热、肌肉和关节疼痛和头痛。有些患者会出现颈部僵硬、对光敏感、食欲不振和呕吐。在发病初期,这些患者可能会被误诊为脑膜炎。
裂谷热症状通常持续4至7天,然后,随着抗体出现,可检出免疫反应,血液中的病毒也会随之消失。
一小部分患者会发展成更严重的疾病。这通常表现为以下三种综合征中的一种或多种:
- 眼部反应(0.5%至2%的患者):症状与轻微疾病相关,并伴有视网膜病变。眼中病变通常在首次出现症状1至3周后出现。患者报告视力模糊或视力下降。这种疾病可在10至12周内自愈。不过,如果黄斑发生病变,50%的患者会永久失明。
- 脑膜脑炎症状(不到1%的患者):出现脑膜脑炎症状往往是在裂谷热最初症状出现1至4周后。临床特点包括剧烈头痛、失忆、出现幻觉、思维混乱、定向障碍、眩晕、惊厥、嗜睡和昏迷。在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虽然这些患者的死亡率不高,但可能出现严重残留神经功能缺陷的情况常见。
- 出血热症状(不到1%的患者):这种症状在发病2至4天后出现,并开始出现肝脏严重受损的迹象。随后则有出血体征,如呕血、便血、紫癜皮疹或瘀斑、鼻孔或牙龈出血、月经过多以及静脉穿刺部位出血。这些患者的病死率很高,约为50%。死亡通常发生在出现症状3至6天后。
诊断
在临床上,很难区分裂谷热与疟疾、伤寒、志贺氏菌病、黄热病和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等其他传染病,特别是在病程早期。
可采用以下诊断方法来证实症状是否由裂谷热病毒感染所致: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验
- IgG和IgM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
- 通过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
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样本具有极高的生物危害风险。对未灭活样本的实验室检测应在最严格的生物封闭条件下进行。在进行国内和国际运输时,所有未灭活生物标本均应使用三重包装。
治疗和疫苗
由于大多数裂谷热人类病例的病情相对较轻且病程较短,因此,这类患者不需要任何特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例,主要治疗方法是提供早期强化支持性护理,包括进行液体管理和对症治疗。
现已开发出一种人用灭活疫苗。不过,这种疫苗尚没有获得许可且尚未投放市场。该疫苗已从试验角度得到使用,以保护处在裂谷热极大暴露危险中的兽医和实验室人员。正在对其他候选疫苗进行研究。
预防和控制
控制裂谷热在动物中的传播
实施持续的预防性动物疫苗接种规划可以预防在动物中暴发裂谷热疫情。现已开发出经过改良的兽医用减毒活病毒和灭活病毒疫苗。
要想防止动物流行病,就必须在疫情发生前开展动物疫苗接种。一旦发生疫情,就不应再进行动物疫苗接种,因为使用多剂量瓶和重复使用针头和注射器加剧疫情的风险很高。
限制或禁止牲畜移动对于减缓病毒从感染区向未感染区传播的速度可能会有效果。
由于在动物中暴发的裂谷热疫情先于人类病例,因此,为发现新病例建立活跃的动物卫生监测系统十分重要,这样可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主管部门提供预警。
公共卫生教育和减少风险
提高对裂谷热感染风险因素的认识以及个人采取防止蚊虫叮咬的防护措施是减少人类感染的唯一途径。
以减少风险为目的的公共卫生讯息应当侧重于:
- 减少因不安全畜牧业和宰杀做法而引起的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风险。在处理生病动物或其组织或在宰杀动物时,要注意手卫生,佩戴手套和其它适当个人防护装备。
- 减少因不安全食用新鲜血液、鲜奶或动物组织而引起的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风险。在动物疫情流行区,所有动物产品(血液、肉和奶)在食用之前均应煮熟。
- 通过使用浸渍蚊帐、个人驱蚊剂(如有)、穿浅色衣服(长袖衫和长裤)以及在媒介物种叮咬高峰期避免户外活动,重视个人和社区防止蚊子叮咬。
- 如果可以清楚识别且可以限制使用范围和程度,则可在蚊子滋生地使用杀幼虫措施来控制媒介;在洪水泛滥期间,蚊子滋生地点的数量和范围往往过大,采取杀幼虫措施不可行。
卫生保健场所中的感染控制
虽然尚未证明存在裂谷热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从理论上讲,这种病毒仍有通过与受感染血液或组织从受感染患者传播给卫生保健工作者的风险。照料裂谷热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卫生保健和实验室工作者在处理从患者身上提取的样本时应当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裂谷热预测和气候模型
预测能够预知常常与暴发风险增加有关的气候条件,并且可以加强疾病控制。在非洲、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发生的裂谷热疫情与高于平均水平的降雨期存在密切关联;东部非洲的裂谷热疫情与在厄尔尼诺 — 南方涛动现象温暖期出现的强降雨有紧密联系。
利用卫星图像和天气/气候预报数据的裂谷热预测模型和预警系统可用于在疫情早期阶段发现动物病例,使主管部门能够采取措施避免发生流行病。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正在与合作伙伴一道支持在高风险国家开展裂谷热监测、诊断能力、患者护理和疫情应对活动。
世卫组织正在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进行协调,以改善对人类疫情的预测和开展动物 — 人类 — 生态系统交界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