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概述
疫情描述
自2019年11月以来,布隆迪的麻疹确诊病例出现上升。这次疫情最初始于一个中转难民营(锡比托克卫生区西塞梅尔中转中心),其居住者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受麻疹影响的省份。难民在西塞梅尔中转营地住21天,然后被送往尼安康达的永久营地,布特兹的布瓦吉里扎难民营、坎库佐的卡武穆营地、穆因加的加索韦营地和基伦巴的穆伦巴营地。
当周边地区的本地居民报告出现麻疹疑似病例时,本次疫情得到确认,这凸显了部分人群存在疫苗接种不足问题。根据世卫组织/儿基会2018年的估计,麻疹首剂疫苗接种覆盖率相对较高(88%),第二剂略低(77%)。然而,这并不代表被安置难民的疫苗接种覆盖率。
截至2020年4月27日,已从四个地区通报了857例麻疹确诊病例,包括:锡比托克(624例)、布特兹(221例)、坎库佐(6例)和南布琼布拉(6例)。在锡比托克的麻疹病例中,601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20例经实验室确认,3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在布特兹区,27例得到实验室确认,192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2例为临床诊断病例。在坎库佐,所有6例病例均得到实验室确认,而在南布琼布拉区,3例得到实验室确认,3例存在流行病关联。9至59个月龄儿童为受影响最大的年龄组,80%的病例属于9岁或9岁以下儿童。
表1. 按年龄和性别分列的麻疹确诊病例分布

自2019年12月以来,布琼布拉南区和坎库佐没有新增病例报告。最后一位病例于2020年3月2日报告发生在布特兹。
锡比托克的疫情仍在持续。2020年1月14日在西塞梅尔中转营地报告发生最后一个病例。从全球来看,在西塞梅尔中转营地和锡比托克卫生区报告的病例总数分别为67例和557例。
麻疹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的循环是这次疫情暴发的原因。大多数病例(77%)要么未接种疫苗,要么不确定自己的接种状况。
公共卫生应对
布隆迪公共卫生部与世卫组织、儿童基金会、无国界医生组织和公民志愿组织(GVC)等伙伴合作,制定了麻疹疫情全面应对计划,其中包括以下公共卫生措施:
- 成立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测该计划的执行,由卫生服务和艾滋病防治司长担任委员会主席;
- 采取疫苗接种行动,接种对象为难民营中9个月龄至14岁的儿童,包括锡比托克的西塞梅尔中转中心、布特兹的尼安康达和布瓦吉里扎难民营;坎库佐的卡武穆营地;
- 加强难民营和受影响地区儿童的疫苗接种规划,在西塞梅尔中转难民营设立一个疫苗接种站;
- 加强对受疫情影响卫生区的监测,重点是将积极的病例发现扩大到对难民进行庇护的加索韦(穆因加)和穆伦巴(基伦巴)营地的所有地区。
- 正在筹集资源,为公共卫生和抗击艾滋病部批准的国家应对计划提供资金;
- 提高卫生保健提供者在病例管理和监测方面的能力;
- 在社区卫生工作者的支持下,积极寻找并为先前未接种首剂和第二剂含麻疹疫苗的儿童接种疫苗。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世卫组织估计,目前的麻疹疫情对布隆迪带来的风险较高,理由如下:
- 自2019年11月以来的病例报告数量呈上升之势;
- 疾病流行正从难民营蔓延到社区;
- 基础设施欠缺、投入和资源不足,因而无法确保免费护理,工作人员不能确保对麻疹感染并发症进行临床管理;
- 免疫接种覆盖率差强人意——首剂含麻疹疫苗为88%,第二剂含麻疹疫苗为77%(根据2018年世卫组织/儿基会的联合估计);
- 各地之间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且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也存在麻疹流行。
除了免疫力低下之外,通过2019年麻疹风险分析确认的全国麻疹-风疹监测差距显示,63%的地区(29/46个卫生区)处于高风险,包括13个麻疹暴发风险非常高的地区。这表明,如果不加强该国的监测系统,就可能无法发现麻疹疫情。
世卫组织的建议
麻疹是一种疫苗可预防疾病。为确保获得免疫力,建议使用两剂含麻疹疫苗。开展有针对性的反应性免疫运动和加强常规免疫活动对于有效控制疫情至关重要。补充维生素A,特别是在营养不良情景下,可以减少麻疹引起的发病和死亡。
世卫组织敦促所有会员国:
- 确保对儿童进行常规麻疹疫苗接种,并在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国家开展大规模免疫接种运动,以减少麻疹造成的死亡。
- 使首剂和第二剂含麻疹疫接种覆盖率至少达到并保持在95%。
- 对危险人群开展疫苗接种,包括难民、国内流离失所者、幼儿、孕妇、卫生工作者、旅游和运输从业人员以及国际旅行者。
- 加强对发热和皮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公共和私人卫生保健机构中的所有疑似麻疹病例,并确保实验室及时收到样本。
- 根据世卫组织最近制定的指南,确保将维生素A纳入到应对措施之内。
根据目前就这次疫情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布隆迪采取任何旅行和贸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