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感染 - 欧洲地区(欧洲)

2022年3月24日

疫情描述

疫情一览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于2022年2月4日获悉,自2021年底以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和世卫组织欧洲区域若干其它国家报告的广泛耐药(XDR)宋内氏志贺菌病例数量异常多。虽然大多数宋内氏志贺菌感染导致的病程较短且病死率较低,但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志贺氏菌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因为中度至重度病例的可选治疗方案非常有限。

联合王国的情况

联合王国目前正在调查一组84例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病例,样本收集日期从2021年9月4日到2022年3月1日。相比之下,在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的17个月期间,有16例病例(其中没有一例是广泛耐药的),但由于采取了COVID-19大流行控制措施,在此期间的病例通报率可能被低估了。调查的这一组病例分布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所有地区。

图1. 按样本采集日期分列的2021年9月4日至2022年3月1日期间在联合王国英格兰报告的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病例流行曲线

* 此流行曲线不包括从英格兰以外的联合王国各地区报告的8例病例。在解释数据时,应适当考虑求医、检测和报告惯例。

在调查期间,共约谈了37例病例,其中46%(17/37)使用了急救服务,24%(9/37)得到住院治疗。直接的人际传播,包括男男性行为者(MSM)之间的性传播,被确定为约谈病例中最常报告的传播途径。据报告,所有37例病例对各类抗生素(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阿奇霉素)均不敏感,因此治疗重症病例的可选方案非常有限。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其它国家的情况

截至2022年3月17日,欧洲区域至少还有9个国家报告了宋内氏志贺菌病例,包括一些感染了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的病例。这些病例显示出与联合王国报告的病例相似的耐药性情况(图2,表1)。

图 2. 截至2022年3月17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在2020-2022年期间报告出现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的国家

表1. 截至2022年3月7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各国(不包括联合王国)在2020-2022年期间关于广泛耐药志贺氏菌的报告

国家报告的病例或样本数量报告日期样本采集或分离的
日期范围
值得注意的特征
奥地利 9例 2022年2月10日 2021年6月28日至11月16日 从这些病例中检测到的所有菌株均显示对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具有耐药性。根据测序和基因组分析,所有样本都与联合王国的一组病例有关。
比利时 20例(随机选择的耐药性宋内氏志贺菌样本) 2022年2月9日 2021年7月19日至
9月2日
全基因组测序(WGS)分析确定了与联合王国一组病例相关的四种菌株
丹麦 两例广泛耐药志贺氏菌病 2022年3月23日 2021年11月29日至2022年2月11日 这些病例的样本显示出与联合王国一组病例报告的相同耐药性特征。
法国 100多株分离株 2022年2月9日 2020年9月至
2022年2月
分离株显示出与联合王国报告的菌株相似的耐药性特征。
德国 14例 2022年2月10日 2022年2月10日 这些病例的分离株具有与联合王国报告的菌株相似的序列,其中两个具有相同的耐药性特征。
爱尔兰 8例广泛耐药志贺氏菌病;另有两例正在调查 2022年2月24日 样本采集日期不得
而知。发病日期为2021年10月至
12月
这些病例的分离株具有与联合王国报告的菌株相同的基因和耐药性特征。在有可查信息的7例病例中,3例有近期曾前往联合王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旅行史。
意大利 6例 2022年2月10日 2021年7月至9月 2021年9月从同一地区分离出的两株菌株显示出对氨苄西林、磺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阿奇霉素、甲氧苄啶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性。
挪威 6例 2022年2月4日 2021年9月21日至
2022年1月16日
病例分离株彼此相似,与联合王国的代表性序列密切相关
西班牙 30例 2022年3月23日 2021年2月至
2022年3月
对分离株的测序和基因组分析表明,19个是与联合王国相关的同一组病例的一部分。3起病例已被排除在外,8起病例还在等待结果。这19种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甲氧苄啶、阿奇霉素和链霉素具有耐药性。

志贺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志贺氏菌病是由四种志贺氏菌(包括宋内氏志贺菌)中的一种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它是一种感染剂量非常低的烈性病原体,这意味着只要有少量细菌,即大约10至100个细菌,就足以引起疾病。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可以在血性腹泻后数周内从粪便中排泄细菌。

志贺氏菌可见于感染者的肠道中,并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与感染者粪便的接触、或者通过苍蝇、污染物、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等间接接触。无症状携带者也可以传播该病。持续的性传播已成为志贺氏菌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与宋内氏志贺菌感染相关的最常见症状包括:水样或血性腹泻、腹部疼痛和痉挛、发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痛和全身乏力。虽然大多数宋内氏志贺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持续时间较短,一周内可恢复且病死率较低,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例并不总能有这样的预后,并且也可能发生并发症。中度至重度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但随着全球耐多药和广泛耐药志贺氏菌发病率的增长,治疗选择越来越有限。澳大利亚和美利坚合众国以前曾报告过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病例。

志贺氏菌病在大多数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流行,是全世界血性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据估计,该病每年至少造成8000万例血性腹泻病例和70万例死亡。几乎所有(99%)的志贺氏菌感染都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多数病例(约70%)和死亡(约60%)发生在五岁以下儿童中。据估计,<1%的病例在医院接受治疗。

公共卫生反应

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正在各自国家开展流行病学和基因组调查,以确定传播途径以及这些病例与联合王国发现的一组病例代表性菌株的基因组联系。

世卫组织与国家主管部门沟通,要求其使用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新出现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报告要素(GLASS EAR)报告耐药性宋内氏志贺菌的病例或成群病例,并与处理性传播感染的相关服务机构和诊所分享这一信息。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根据现阶段可获得的有限信息,从联合王国传播到其它国家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的流行率也很高。病例访谈的一些发现表明,其它国家可能也有暴露。联合王国主管部门正在调查其它国家中可能与同一组病例有关的病例。该特定宋内氏志贺菌株在一般人群中传播的风险以及非高危人群中继发性病例的比例尚不清楚。

最近联合王国宋内氏志贺菌感染的增多,可能是因为在COVID-19大流行后报告活动得到了加强,也因为社交接触得到恢复,特别是在暴露于高风险性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中。这次疫情可能具有严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为病原体是广泛耐药的,病例数异常高于联合王国先前在2020-2021年报告的数字。此外,这种宋内氏志贺菌株获得广泛耐药特性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机制是不寻常的,并且最近在联合王国并未频繁报告具有这种耐药机制的细菌。目前,来自分离株的表型数据和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有限,这对事件的定性和跟踪提出了挑战。

迄今为止,仅在监测能力强以及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WASH)标准高的国家报告了病例。然而,志贺氏菌在感染后携带的时间较长、无症状携带者具有潜在的作用、感染剂量非常低等情况,是可能导致广泛耐药菌株在全球传播的因素。如果将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传播到WASH条件欠佳的资源有限国家,则存在发生重大腹泻病暴发的风险,病死率可能很高,包括在儿童中。

世卫组织建议

预防一般卫生措施,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对于减少志贺氏菌的传播非常重要。预防志贺氏菌引起的血性腹泻,主要依靠防止细菌在社区内传播的措施,包括防止人际传播。这些措施包括用肥皂洗手,确保安全饮用水的供应,安全处理人类排泄物,对婴儿和幼儿进行母乳喂养,安全处理和加工食物,以及控制家蝇。

建议有症状的个体避免性接触以减少传播。

治疗对于中度至重度非耐药性志贺氏菌病病例,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非耐药性志贺氏菌,在抗生素治疗后48小时内可预期出现临床改善,从而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缩短症状持续时间,从粪便中消除志贺氏菌,降低继续传播的可能性。

加强监测广泛耐药宋内氏志贺菌的地理分布报告不足。世卫组织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加强志贺氏菌监测,包括检测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以发现可能传入新地区的情况,并防止在社区中形成局部传播循环。这次疫情凸显了公共卫生措施在发现、预防和控制耐药病原体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传播的重要性。

流行病学

Shigellosis is a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caused by one of four species of Shigella bacteria, including S. sonnei. It is a virulent pathogen with a very low infective dose, which means that only a small number of bacteria, approximately 10 to 100 organisms, is sufficient to cause disease. Humans are the only known reservoir and can excrete bacteria in stool for weeks after bloody diarrhoea.

Shigella is found in the intestinal tract of infected people and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faecal-oral route by person-to-person contact, contact with faeces from an infected person, or indirect contact such as by flies, fomites,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 or water. Asymptomatic carriers can also transmit the disease. Sustained sexual transmiss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ansmission route for shigellosi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S. sonnei infections include: watery or bloody diarrhoea, abdominal pain and cramps, fever, nausea, vomiting, loss of appetite, headache and malaise. While most infections with S. sonnei result in a short duration of disease, with recovery within a week and low case fatality rate, this is not always the prognosis for immunocompromised cases and complications can occur. Moderate to severe infection is typically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however with 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MDR and XDR Shigella globally, treatment options become increasingly limited. Cases of XDR S. sonnei have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in Austral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higellosis is endemic in most low- or middle-income countries (LMICs) and is a major cause of bloody diarrhoea worldwide. Each year, it is estimated to cause at least 80 million cases of bloody diarrhoea and 700 000 deaths. Almost all (99%) Shigella infections occur in LMICs, and the majority of cases (~70%), and of deaths (~60%), occur among children less than five years of age. It is estimated that <1% of cases a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