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描述
疫情一瞥
2022年3月6日,世卫组织收到乌干达卫生部关于4例黄热病疑似病例的通报。截至2022年4月25日,共有7例疑似病例通过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出黄热病抗体阳性。然而,进一步的调查仅确定了中部地区的瓦基索区报告的一例病例为实验室确认的黄热病病例。卫生部宣布疫情暴发,并向受影响的地区派遣了快速应对小组。由于存在疫情在乌干达传播的可能性和向邻国扩散的风险,世卫组织评估认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风险较高。
疫情概况
2022年3月6日,乌干达卫生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4例黄热病疑似病例,这些样本于2022年1月2日至2月18日期间采集,在乌干达病毒研究所(UVRI)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出黄热病抗体呈阳性。截至2022年3月25日,乌干达病毒研究所通过蚀斑减少中和试验对2021年10月1日至13日采集的另外三份样本也检测出抗体阳性。7例疑似病例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均为阴性。
病例出现的症状包括发热、呕吐、恶心、腹泻、极度疲劳、厌食、腹痛、胸痛、肌肉痛、头痛和咽喉痛。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急性黄疸的严重黄热病症状。
大多数疑似病例为女性(n=6),年龄在15至57岁之间。瓦基索区报告了5例,马萨卡区和卡塞塞区各1例。
对7例疑似病例中的6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对另外1例的调查即将开始。截至2022年4月25日,在调查的6例病例中,有5例近期接种过疫苗,因此在没有证据表明疫苗接种失败的情况下被排除,1例病例(瓦基索区报告)被确诊为黄热病。
黄热病的流行病学
黄热病是一种易于流行的疫苗可预防的蚊媒疾病,由受感染的伊蚊和趋血蚊叮咬传播给人类的虫媒病毒引起。一旦感染,黄热病病毒会在体内潜伏3至6天。大多数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当症状出现时,最常见的是发烧、肌肉疼痛伴有明显的背痛、头痛、食欲不振和恶心或呕吐。在大多数情况下,症状会在3到4天后消失。
然而,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由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引起的更严重的症状,如高烧、腹痛伴呕吐、黄疸和黑色尿。大约一半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在7 - 10天内死亡。目前没有针对黄热病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但早期开展支持治疗,如针对脱水、发热和肝肾功能衰竭的专门治疗,可以提高存活率。
全球40个国家(27个非洲国家和13个中南美洲国家)被列为黄热病高风险国家。自2021年9月以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的13个国家报告了可能和确诊的黄热病病例和疫情,包括邻国肯尼亚正在进行仔细调查的持续疫情。这些疫情涉及非洲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域,其中包括以前开展了大规模群众疫苗接种活动的地区,但由于缺乏常规免疫接种和/或人口流动(无疫苗接种史的新来者)后进行的免疫接种而无法维持人群免疫,免疫缺口持续存在并不断扩大。这些报告表明黄热病病毒死灰复燃,传播加剧。
公共卫生应对行动
在乌干达卫生部宣布该国暴发黄热病疫情后,他们启用了公共卫生应急行动中心,还向所有报告病例的疫情地区派遣了一个快速应对小组,以确定疫情的程度、识别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启动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活动、并实施综合病媒控制措施。
乌干达的常规免疫计划尚不包含黄热病疫苗;然而,乌干达有计划即将在2022年年中纳入黄热病疫苗,随后会分阶段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随着形势的发展,在制定应对计划的同时,可能会向国际疫苗供应协调小组提出请求,向当前病例调查所提示的地区提供预防性黄热病疫苗接种。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乌干达是黄热病的流行地,在消除黄热病流行全球战略中被列为高风险国家,曾在2020年(布利萨、马拉查和莫约区)、2019年(马萨卡和科博科区)、2016年(马萨卡、鲁昆吉里和卡兰加拉区)和2010年(乌干达北部10个区)暴发过黄热病疫情。
这一次的确诊病例是靠近大坎帕拉都会区的瓦基索区报告的,国际机场所在地恩德培也在瓦基索区。
乌干达尚未将黄热病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接种,估计人口总体免疫水平较低(4.2%),且已有的免疫接种来自国际疫苗供应协调小组过去在重点地区支持的反应性疫苗接种活动,这些地区包括永贝、莫约、布利萨、马拉查、科博科(2020年)、马萨卡和科博科区(2019年)以及在大坎帕拉地区(2017年)、马拉查、鲁昆吉里和卡兰加拉区(2016年)的有限范围内。
黄热病的流行传播对乌干达构成风险,因为如果病毒被引入到作为交通枢纽的拥挤的城市地区,疫情可能会进一步扩散。由于频繁的人口流动(例如,在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南苏丹之间),加上一些邻国的人群免疫水平较低,存在着进一步扩大和国际传播的风险。
疫情反复暴发表明,黄热病的跨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在农村和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里基本上未进行免疫接种的人口中,黄热病有扩散的风险。
尽管黄热病疫苗非常有效(接种后30天内有效率达99%),但仍有突破性病例的风险。应对这些病例进行调查,以找出和解决疫苗失败的可能原因。
考虑到上述情景,评估认为国家和区域层面的风险较高,全球层面的风险较低。
世卫组织将继续监测流行病学情况,并根据最新可得信息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世卫组织的建议
监测:世卫组织建议,由于邻国可能存在着病例,相邻的肯尼亚也有黄热病疫情,并存在继续传播的风险,应密切监测形势,积极进行跨境协调和信息共享。还建议通过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来加强监测。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黄热病的主要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完成全国范围的人口保护将有助于避免未来疫情暴发的风险。世卫组织支持乌干达卫生部计划将黄热病疫苗纳入国家常规免疫计划以及随后分阶段实施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
病媒控制:在城市中心,采取有针对性的病媒控制措施也有助于阻断传播。作为一般预防措施,世卫组织建议避免蚊虫叮咬,包括使用驱虫剂和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黄热病病毒传播风险最高的时间是白天和傍晚。
风险沟通:世卫组织鼓励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行动,让旅行者充分了解风险和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应使旅行者了解黄热病症状和体征,并指示他们如果出现提示黄热病感染的体征和症状,应迅速就医。感染者归国可能会给有适宜病媒存在的地区带来形成黄热病传播本土循环的风险。
国际旅行和贸易:世卫组织不建议对乌干达实施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国家当局要求进入乌干达的一岁以上的国际旅行者都要接种黄热病疫苗。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第三版,黄热病疫苗接种国际证书在接种疫苗后10天生效,有效期长达接种者一生。接种一剂世卫组织批准的黄热病疫苗足以提供针对黄热病的持续免疫和终身保护。不需要打加强针,也没有把加强针作为国际旅行者入境的条件。
流行病学
Yellow fever is an epidemic-prone mosquito-borne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 caused by an arbovirus transmitted to humans by the bites of infected Aedes and Haemagogus mosquitoes. Once contracted, the yellow fever virus incubates in the body for 3 to 6 days. The majority of infections are asymptomatic, but when symptoms occur, the most common are fever, muscle pain with prominent backache, headache, loss of appetite, and nausea or vomiting. In most cases, symptoms disappear after 3 to 4 days.
A small proportion of patients, however, can have more severe symptoms of high-grade fever, abdominal pain with vomiting, jaundice and dark urine caused by acute liver and kidney failure. Death could occur within 7 - 10 days in about half of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symptoms. There is currently no specific anti-viral drug for yellow fever, but early supportive treatment, such as specific care to treat dehydration, fever, and liver and kidney failure could improve survival rates.
Forty countries globally, 27 in Africa and 13 in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re classified as high-risk for yellow fever. Since September 2021, 13 countries in the WHO African Region have reported probable and confirmed yellow fever cases and outbreaks, including an ongoing outbreak under close investigation in neighbouring Kenya. These outbreaks are occurring in large geographic area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of Africa. They have affected areas that have previously conducted large-scale mass vaccination campaigns but with persistent and growing gaps in immunity due to lack of sustained population immunity through routine immunization and/or secondary to population movements (newcomers without history of vaccination). These reports indicate a resurgence and intensified transmission of the yellow fever virus.
更多信息
更多信息
- 世卫组织 — 黄热病实况报道
- 世卫组织 — 黄热病 - 西部和中部非洲
-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3月25日)。疾病暴发新闻;黄热病 - 肯尼亚
- 世卫组织 — 2017-2026年消除黄热病流行全球战略
- 世卫组织 — 对国际旅行者的疫苗接种要求和建议;以及各国疟疾形势 – 2021年版
- 世卫组织 — 国际旅行与健康网站
我们谨向提供信息促使本次疾病暴发新闻得以发布的乌干达国家当局表示感谢。
可引用参考文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4月25日)。疾病暴发新闻;黄热病——乌干达. 可查阅: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67
查看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所有疾病暴发新闻
阅读更多关于黄热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