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孟加拉国——位于科克斯巴扎尔的 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 国民营地的登革热

2022年8月3日

疫情描述

疫情一瞥

登革热是孟加拉国的地方病。与前四年(2018年至2021年)相比,从2022年5月底(流行病学第22周)开始,科克斯巴扎尔县的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1]营地出现了登革热病例的急剧增加。截至7月24日(流行病学第29周末),共报告了7687例确诊病例和6例死亡,其中93%(7178)是自2022年5月底激增开始以来报告的累计病例数(图1)。在科克斯巴扎尔县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以外的地方没有观察到类似的激增,在国家层面也没有,国家层面的病例数和趋势均没有超过同期预期发病率水平。由于登革热在该国的这一地区经常发生,这一人群可能有继发性感染的风险,从而使他们患重症的风险更高。

疫情概况

从2022年1月1日至7月24日,在科克斯巴扎尔县的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乌希亚(Ukhia)乡和特克纳夫(Teknaf)乡(县以下一级)共报告了7687例登革热病例(经快速诊断测试(RDT)确认)和6例死亡(病死率为0.08%),其中乌希亚乡在两个乡中疫情更重。在5月23日开始的那周(流行病学第 22周)病例开始急剧增加,在6月26日结束的那周(流行病学第25周)达到峰值,93%(7178)的累积病例数在5月23日至7月24日期间报告。在流行病学第25周报告1291例登革热病例的峰值之后,观察到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然而,尽管有所下降,病例数仍处于高位:流行病学第26周(1241),流行病学第27周(1152),流行病学第28周(962),流行病学第29周(1000)。

与过去四年的类似时期相比,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报告的登革热病例数量显著增加;2018年(4例)、2019年(7例)、2020年(3例)和2021年(1530例,3例死亡,10月至12月激增)(图1)。然而,在国家层面和营地所在的科克斯巴扎尔县其他地方,病例数没有超过预期的地方病发病率水平;相比来自营地的登革热病例,从1月1日至6月底(流行病学第27周),科克斯巴扎尔县其他地方报告了约121个病例。

位于乌希亚乡的难民营受疫情影响最大。截至2022年7月24日,3号营地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0%以上,4号营地和1W营地各占不到10%的报告病例。超过三分之二的病例(67%)发生在15岁及以上人群中,其中男性占60%。大多数病例(81%)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任何重症登革热综合征(如登革出血热(DHF)或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的预警指征,也无任何并存疾病——约15%的病例为轻症,需要观察和在初级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在0.3%的病例中观察到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体征的重症登革热,需要在位于营地内的科克斯巴扎尔县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患者中,1%的患者需要输血。当前病例中有1%的患者报告有既往登革热感染史。

位于首都达卡的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IEDCR)参考实验室处理的10份样本的血清学分型结果鉴定为DENV-3(5份样本)、DENV-2(3份样本)。另外两份样本尚未得出定论。

登革热是孟加拉国的地方病,疫情反复暴发。此前,位于科克斯巴扎尔县的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在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暴发过急性登革热疫情,其间报告了1530个病例,包括3例死亡。病例数在2022年初开始下降,到2月底时疫情得到控制,直到2022年5月病例数再次反弹。

1. 截至通报日期的经快速诊断测试确认的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县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的登革热病例,201811日至2022724*

 

*由于2018年至2020年的病例数相对低,这几年的曲线在图中几乎不可见。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感染,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基本发生在城市和半城市地区,主要由埃及伊蚊传播,其次是白纹伊蚊。

登革热病毒(DENV)有四种血清型(DENV-1、DENV-2、DENV-3、DENV-4),每一种都可能感染人类。感染了一种血清型以后可获得对同源的血清型的长期免疫,但对其他血清型没有免疫;连续感染会增加登革热重症的风险。许多登革热病毒感染仅引起轻症;超过80%的病例为无症状。登革热病毒可引起急性流感样疾病。

登革热无特效疗法;然而,及时发现病例、识别重症登革热感染的预警指征以及适当的病例管理是预防患者死亡的关键护理要素,可将重症的病死率降低至1%以下。

在从登革热传播活跃的地区返回的人中间,曾报告过在海外被感染的偶发病例,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孟加拉国曾有登革热输入型病例。

公共卫生应对行动

  • 孟加拉国政府和卫生部门成立了一个多部门协调小组,并组织了与技术伙伴的会议,以管理和协调应对行动。
  • 世卫组织支持了孟加拉国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在营地内和周围地区对包括登革热媒介在内的致病性蚊媒进行昆虫学调查。
  • 2022年6月21日,世卫组织率领一个考察团前往当前疫情的中心(3号营)进行风险评估。
  • 世卫组织通过流行病学技术工作组(TWG),继续及时提供最新的情况说明和给予适当的应对指导。
  • 世卫组织正在最后确定登革热治疗方案,以指导登革热病例的发现和管理,包括转诊途径。
  • 世卫组织目前正在最后确定关于病例发现和管理的方案。
  • 科克斯巴扎尔县转诊医院和无国界医生组织(MSF)正在管理重症病例。其他医院和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的隔离设施或专门中心也负责管理中度和轻症病例。
  • 位于3号营的国际移民组织的初级卫生保健中心专门为登革热病例管理提供了10张隔离病床和6张观察病床,以应对病例激增。
  • 世卫组织已经采购并正在向卫生部门合作伙伴分发快速诊断测试试剂盒,以确保所有哨点设施(其中一些设施具备隔离能力)能够进行及时诊断。
  • 目前正在受疫情影响的营地逐步推广包括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WASH)、环境管理、卫生以及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RCCE)在内的多机构综合应对干预措施。
  • 世卫组织正在支持将NS1抗原阳性登革热样本从各卫生机构运送至首都达卡的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IEDCR)参考实验室,以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血清学分型。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2017年8月,约70万名罗兴亚人从缅甸逃到科克斯巴扎尔县,与已经在那里的20多万名罗兴亚人汇合,并在非正式的临时营地安顿下来,那里无法获得足够的饮用水或优质环境卫生设施,生活条件艰难。难民涌入的速度和规模对现有资源造成压力,使医疗服务、水和其他社会福利设施捉襟见肘。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五岁以下儿童的全面急性营养不良率很高;急性水样腹泻持续传播;霍乱流行反复发生并正在转变为地方病;自2017年以来持续存在白喉传播;而且麻疹、水痘和皮肤感染会偶尔上升。

登革热病毒有可能导致疾病流行,造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孟加拉国,医院接纳能力有限,重症登革热病例的进一步增加可能对病例管理构成相当大的挑战。截至6月26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心的COVID-19住院患者的床位占用率为26%。随着医院治疗COVID-19感染者的负担加重,登革热住院病例的增加可能会给医疗服务能力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目前,科克斯巴扎尔县可使用分布在位于乌希亚乡和特克纳夫乡的33个营地的约50个哨点进行的快速诊断测试来发现登革热。科克斯巴扎尔医学院实验室目前没有登革热病毒血清学分型的能力。

科克斯巴扎尔曾于2021年10月至12月发生过急性登革热疫情。目前登革热病例的激增可被视为去年疫情传播的延续。由于登革热在孟加拉国这一地区反复出现,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那里的人群可能有继发性感染的风险,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去年登革热病例激增期间遇到的主要挑战包括:登革热快速诊断测试试剂盒国际采购流程出现延误;鉴于科克斯巴扎尔没有血清学分型的能力,要在首都达卡进行登革热病毒血清学分型就需要很长时间;以及病媒监测和控制不力。

除了COVID-19疫情之外,其他正在发生的卫生事件,如霍乱/急性水样腹泻(持续处于低水平传播)和白喉(自2021年9月以来持续处于低水平传播),可能会通过争夺资源而对应对行动构成额外挑战。

随着与COVID-19相关的行动限制的放松,孟加拉国的人口流动现在更加明显。科克斯巴扎尔没有直接的国际入境点。然而,它邻近吉大港,有一个国内机场,可以接待大量的本国和国际游客以及国际人道主义工作者。这些因素增加了国际上登革热传入和传播的可能性。

世卫组织建议

蚊媒滋生地靠近人类居住地是登革热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尽管登革热不会在人际传播,但伊蚊在叮咬登革热感染者后会被感染,从而形成一个导致登革热传播并出现聚集性病例的传播环。

病媒控制活动应集中在所有存在人与病媒接触风险的地方。世卫组织推动采用一种“综合病媒管理”的战略方针来控制蚊媒。应加强综合病媒管理以清除潜在的滋生地,减少病媒种群,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暴露。这应包括针对幼虫和成年蚊子的病媒控制策略,包括:

  • 环境管理(即通过改善蓄水做法减少病媒来源)和清除死水
  • 使用经过世卫组织资格预审的杀幼虫剂对非饮用水进行杀幼虫处理
  • 在疫情严重的营地分发药浸蚊帐
  • 为卫生机构中的发热/登革热住院患者提供药浸蚊帐。

室内空间喷洒(喷杀)也是快速遏制登革热疫情的一种方法,但在营地内人口稠密的地方进行喷杀可能具有挑战性。卫生与家庭福利部和世卫组织建议的杀蚊幼虫预防措施被认为在阻断传播方面比针对成年蚊子的喷杀和熏蒸法更有效。

户外活动期间应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在暴露的皮肤局部涂抹驱虫剂或对衣物进行处理,以及穿长袖上衣和长裤。室内防护可包括使用家用杀虫气雾剂产品或蚊香。纱窗、纱门和空调可以减少蚊子进入房间的概率。药浸蚊帐能够很好地保护人们在白天睡觉时免受蚊虫叮咬。由于伊蚊在黎明和黄昏时较为活跃,因此特别建议在一天中这些时间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应进行昆虫学监测,以评估容器滋生伊蚊的潜力,并进行杀虫剂抗药性测试以实施病媒控制干预措施。

快速发现重症登革热病例并及时转诊至三级医院可降低死亡率。应继续在所有疫区和全国加强病例监测。如可行,应分配资源用于加强登革热病毒确认和分型的样本流转机制。

基于这一事件的现有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孟加拉国实施任何一般性的旅行或贸易限制。

[1] 孟加拉国政府称罗兴亚人为“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根据适用的国际框架,联合国系统将这些人称为罗兴亚难民。在本文件中,这两个术语都被适当地用于指代相同的人群。

获取额外信息的链接见此疾病暴发新闻英文版的末尾

可引用参考文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8月2日)。疾病暴发新闻;孟加拉国位于科克斯巴扎尔的罗兴亚难民/被迫流离失所的缅甸国民营地的登革热。可查阅: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401

查看与这一事件相关的所有疾病暴发新闻

阅读更多关于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的信息

流行病学

Dengue is a viral infection transmitted to humans through the bite of infected mosquitoes and is foun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limates worldwide, mostly in urban and semi-urban areas. The primary vectors that transmit the disease are Aedes aegypti mosquitoe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Aedes albopictus.

Dengue virus (DENV) has four serotypes (DENV-1, DENV-2, DENV-3, DENV-4) and it is possible to be infected by each. Infection with one serotype provides long-term immunity to the homologous serotype but not to the other serotypes; sequential infections put people at greater risk for severe dengue. Many DENV infections produce only mild illness; over 80% of cases are asymptomatic. DENV can cause an acute flu-like illness.

There is no specific treatment for dengue; however, timely detection of cases, identifying any warning signs of severe dengue infection, and appropriate case management are key elements of care to prevent patient death and can lower fatality rates of severe infection to below 1%.

Occasional cases acquired overseas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individuals returning from an area with active dengue transmission, however, there is no conclusive evidence that there have been cases of dengue imported to Banglad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