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猴痘 - 美利坚合众国

2021年7月27日

形势概述

2021年7月17日,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对口单位向泛美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报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发生的一例人类猴痘输入病例。

疫情描述

2021年7月17日,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对口单位向泛美卫生组织/世卫组织通报了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发生的一例人类猴痘输入病例。该病例患者于6月25日从美国前往尼日利亚拉各斯州,于6月29日至7月3日在奥约州伊巴丹市住院。他称于6月30日出现发热、呕吐和轻度咳嗽,并于7月7日出现疼痛性生殖器皮疹。患者于7月8日离开拉各斯,于7月9日返回美国。第二天,他面部出现皮疹。7月13日,患者到当地医院就诊;医院注意到他发烧,立即对他进行了隔离。

采集了患者皮肤病变样本,并于7月14日由达拉斯县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确认了正痘病毒。7月1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痘病毒和狂犬病分实验室对患者皮肤样本进行的RT-PCR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感染了猴痘西非分支病毒。患者目前仍在住院治疗。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例的感染源。猴痘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但尚未确定其野生动物宿主。在2003年美国人类猴痘疫情期间,暴露因素被追溯到曾与从加纳进口的感染了猴痘病毒的非洲啮齿动物共同饲养的宠物土拨鼠。在动物流行该病的国家中,接触野生动物(包括活动物、食用肉类和其他产品)是已知的潜在风险因素。与感染者长时间接触可能导致人与人传播。

2017年至2019年,尼日利亚发生了疫情,2021年该国仍有报告病例。除尼日利亚外,自1970年以来,中部和西部非洲另有9个国家也报告了疫情。202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6200多例疑似病例。在喀麦隆或中非共和国等国也发生了人间散发性疫情。

这是首次在前往美国的旅行者中检出人类猴痘病毒,这也是自2003年疫情以来美国报告的第一例人类病例。自1978年以来,已七次在来自尼日利亚的旅行者中检出人类猴痘。记录在案的最早旅行相关病例是在尼日利亚奥约州感染的一名贝宁患者。自2018年以来,在非流行国家中,报告并确诊了前往以色列(2018年)、新加坡(2019年)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旅行者六例病例(2018年两例,2019年一例,2021年一例)。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州和奥约州继续报告和确认零星的人类病例。此外,南苏丹报告了可能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入的人类病例。

公共卫生应对

正采取隔离和治疗病人等公共卫生措施。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州和地方卫生部门正在监测可能在传染期与该患者有过接触的社区和卫生保健人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与航空公司以及州和地方卫生官员合作,联系在患者从尼日利亚飞往美国的途中以及在美国境内旅行时与患者处于同一座位区的飞机乘客。

由于新冠大流行,这些航班上的旅客必须佩戴口罩。据认为,猴痘通过呼吸道飞沫传给航班上其他人的风险较低,但厕所等常用区域可能受到污染。参与治疗患者的医务人员穿戴了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一些接触者不妨在最近一次接触病例患者后14天内接种天花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截至7月25日,美国对200多人进行监测,无人出现猴痘症状。

尼日利亚自2017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监测和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以防再度暴发猴痘疫情。人类和动物健康专家主要在拉各斯和奥约州开展与该病例相关的疫情调查,以确定可能的暴露源并监测可能与此报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猴痘是一种人类偶然感染的森林人畜共患病,通常零星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森林地区。该疾病是由属于正痘病毒科的猴痘病毒引起的。基因组测序显示猴痘有两个分支,按照在两个地区观察到的人类致病性和病死率差异,分为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这两个分支都可以通过接触物品和接触呼出的飞沫或经由寝具等污染物传播,人类在感染后可能会死亡。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为5至21天。这种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症状通常在14-21天内自然消退。症状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病变可能会很痒或很痛。尽管感染猴痘病毒西非分支通常是轻症,但有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患重症。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高达10%。免疫缺陷看来是导致重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儿童风险较高。妊娠期猴痘可能导致并发症、先天性猴痘或死产。

猴痘轻症病例可能会被遗漏,进而引发人际传播风险。由于此流行病在地理上限于西非和中非的部分地区,因此旅行者和接触者对该病毒的免疫力可能很低。

世卫组织的建议

在疫区旅行期间或返回时任何疾病都应报告给卫生专业人员,包括所有最近旅行和免疫接种史的信息。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生病、死亡或活着的动物(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丛林肉)。应该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采取手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对猴痘患者,最好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应向猴痘患者提供基础疾病和并发症的支持性护理和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出于同情或紧急使用原因采用经批准用于对付天花的特定抗病毒治疗。

应该对传染期(从即将出现皮肤病变之前和期间直至所有皮疹结痂脱落)猴痘患者进行隔离。及时的接触者追踪、监测措施和提高卫生保健人员对新发疾病的认识,对有效管理猴痘疫情和预防二代病例很重要。

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包括所有可能接触到患者医疗环境、床上用品、毛巾或个人物品的工作人员(如清洁工和洗衣工),应实施标准的接触和飞沫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从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配备适当设备的实验室中处理。

 

 

 

 

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前往尼日利亚或美国的旅行或与这两国的贸易实行任何限制。

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