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猴痘 -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2021年6月11日

形势概述

2021年5月25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例实验室确诊的猴痘病例。患者于2021年5月8日抵达英国。在旅行之前,患者曾在尼日利亚三角洲生活和工作。

疫情描述

2021年5月25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例实验室确诊的猴痘病例。患者于2021年5月8日抵达英国。在旅行之前,患者曾在尼日利亚三角洲生活和工作。

到达英国后,由于COVID-19的限制,该患者与家人一起隔离。5月10日,患者从面部开始出现皮疹。患者继续自我隔离了十天,并寻求医疗护理以缓解症状。患者于5月23日被送入转诊医院。5月24日,英格兰公共卫生署罕见和输入病原体实验室收到了皮肤病变样本。5月25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确认了猴痘病毒的西非分支。

5月29日,与患者一起隔离的一名家庭成员出现了与猴痘临床相容的病变,并立即在适当的设施中进行隔离。5月31日确诊了猴痘。两名患者都病情稳定,正在恢复中。

公共卫生应对

英国卫生当局启动了一个事件管理小组,并实施了公共卫生措施,包括隔离指示病例和二代病例,并追踪医院和社区中的所有密切接触者。

正在对这两名病例的接触者进行最后一次接触后21天的随访。接触后,没有密切接触者到过英国以外的地方。没有向接触者提供接触后疫苗接种。

信息已与尼日利亚《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共享,该归口单位启动了疫情调查,并正在收集关于尼日利亚境内潜在感染源和暴露的进一步信息。

世卫组织的风险评估

猴痘是一种人类偶然感染的森林人畜共患病,通常零星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森林地区。该疾病是由属于正痘病毒科的猴痘病毒引起的。猴痘可以通过接触和接触呼出的大飞沫传播。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为5至21天。这种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症状通常在14-21天内自然消退。症状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病变可能会非常痒或痛。较轻的猴痘病例可能没有被报告,并有人际传播的风险。动物宿主仍然未知,尽管可能在啮齿动物中。通过狩猎和食用野味或丛林肉接触活的和死的动物是已知的危险因素。

猴痘病毒有两个分支,西非分支和刚果盆地(中非)分支。尽管感染猴痘病毒的西非分支有时会导致某些个体的严重疾病,但疾病通常是自限性的。据记录,西非分支的病死率约为1%,而刚果盆地分支的病死率可能高达10%。

目前在英国,包括这两例病例,仅报告了六例猴痘病例,包括三例先前从尼日利亚输入的病例,两例在2018年9月,一例在2019年12月。在此次报告之前,2018年在英国也发生了一起因一名卫生工作者接触被污染的床单而发生院内传播的事件。这一次,由于COVID-19的限制,第一名患者在抵达该国后与家人一起被隔离了十天外加两天。正在监测可能暴露的接触者。一旦怀疑患有猴痘,英国当局立即采取适当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隔离病例和追踪接触者。第二个人在家隔离,直到皮疹发作,此后在医院接受护理。该国潜在的进一步扩散风险被降至最低。

2017年,尼日利亚开始经历40年来的首次疫情。从2017年9月的第一批病例到2019年11月,18个州(河流州、巴耶尔萨州、十字河流州、伊莫州、阿夸·伊博姆州、拉各斯州、三角洲、包奇州、联邦首都直辖区、阿比亚州、沃约州、埃努古州、埃基提州、纳萨拉瓦州、贝努埃州、高原州、埃多州、阿南布拉州)共记录了183例确诊病例和9例死亡病例。疫情主要发生在该国南部地区,包括三角州。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加强监测和卫生工作者培训,以及病例隔离、接触者追踪和检疫。自那以后,尼日利亚继续出现零星病例,表明该疾病具有地方性。2020年有14例疑似病例,3例确诊病例,无死亡病例。2021年,1月至5月共报告疑似病例32例。在疑似病例中,有7例是来自五个州的确诊病例:三角洲(2例)、巴耶尔萨州(2例)、拉各斯州(1例)、埃多州(1例)、河流州(1例),无死亡记录。

虽然2019年批准了一种针对猴痘的疫苗,并且传统的天花疫苗为猴痘提供了交叉保护,但这些疫苗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由于该地方病在地理上仅限于西非和中非,接触者对感染的免疫力可能很低。人类对猴痘的易感性增加被认为与天花免疫接种停止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全世界40岁或50岁以下的人口不再受益于以前天花疫苗接种规划提供的保护。

以前总共有八次记录了猴痘从一个流行国家输入到另一个以前不知道有病例的国家的情况,一次是在2003年,其余的是自2018年以来。

在英国,所报告的这一事件的公共卫生风险很低。猴痘仍然在西非和中非部分地区流行,并构成了进一步发生当地疫情和旅行相关病例的持续风险。这一次,确诊的指示病例有尼日利亚三角洲旅行史,此前该州曾报告过猴痘。正在三角洲进行调查。

世卫组织的建议

旅行期间或返回时的任何疾病都应报告给卫生专业人员,包括所有最近旅行和免疫接种史的信息。前往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生病、死亡或活着的动物(啮齿动物、有袋动物、灵长类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动物(丛林肉)。应该强调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采取手卫生措施的重要性。


猴痘患者应在感染期间进行隔离,即在疾病的皮疹阶段,接触者应隔离观察。及时的接触者追踪、监测措施和提高卫生保健提供者对输入性新发疾病的认识是预防二代病例和有效管理猴痘疫情的重要部分。

 

护理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的卫生保健工作者应实施标准的接触和飞沫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从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配备适当设备的实验室中处理

更多信息

2019年12月9日世卫组织关于猴痘的实况报道
世卫组织猴痘疫情工具包
世卫组织疾病暴发新闻,猴痘,尼日利亚,2017年12月21日;2018年10月5日
世界卫生组织疾病暴发新闻,猴痘,1997 – 2020年
《疫情周报》第11号,2018年3月16日,1970-2017年西非和中非出现猴痘
猴痘:介绍。猴痘在线培训模块。2020年. 疫情频道。OpenWHO。英语;法语
尼日利亚疾控中心周报
尼日利亚猴痘月度情况报告,2017-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