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Sophie Allain Ioos
2023年3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CBRN演习。
© 来源

蓄意事件

2024年4月2日

重要事实

  • 蓄意事件是意图造成伤害的恶意行为。范围包括传统的化学、生物和放射性核制剂以及网络攻击和虚假宣传等新出现的威胁。
  • 蓄意事件可能是公开宣布的,也可能是秘密进行的,但其原因或原因是否属于蓄意存在不确定性或模糊性。
  • 蓄意事件的后果规模可能千差万别——从针对个人或小群体且产生轻微或重大影响的蓄意事件到引起大规模伤亡和国际关注的潜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连锁后果的蓄意事件。
  • 处理蓄意事件涉及到健康和安全两个方面。如果怀疑发生了蓄意事件,应对工作必须兼顾医疗、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和人道主义应对活动与涉及国家和/或多个机构的国际当局的刑事和法医调查,这需要一系列行为体、资源和能力之间的协调。
  • 《生物武器公约》禁止发展、生产、获取、转让、储存和使用生物和毒素武器。

概述

蓄意事件是意图对目标造成伤害的恶意行为。传统上,蓄意事件涉及释放或使用化学品、生物制剂、毒素或放射性核材料(化生放核)等危险物质,而新出现的威胁包括虚假信息、滥用数字、网络手段(例如,破坏关键卫生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和其他新技术。蓄意事件可以小规模发生,例如让某个人中毒,也可以大规模发生,例如释放化生放核材料以杀死或让大量人口生病或受到伤害,从而引发较大规模流行病或严重破坏环境。虚假信息运动可能伴随着意在制造恐惧、恐慌、不信任、歧视和心理创伤的蓄意事件。

风险和影响

蓄意事件涉及到健康和安全两个方面。在冲突或战争中,关键卫生基础设施或化生放核设施可能会遭到蓄意破坏、污染或摧毁,造成广泛的后果。地缘政治变化和冲突为蓄意事件创造了新的环境。除了这些传统因素外,新出现的威胁还包括虚假信息和滥用网络和技术手段,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后果(恐惧、不信任、重大心理影响、延迟获得医疗服务等)。科学进步和技术及数字工具的使用增加了发生可能具有严重后果的蓄意事件的风险。原子科学被认为是所谓双刃剑的典型例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有不利的一面。例如,核能既可以用于可持续和大规模能源生产,也可以用于大规模毁灭性核武器。卫生和生命科学研究也是如此,有时也被称为双重用途研究(两用研究)。例如,虽然了解微生物的关键特征将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但运用基因编辑和重建科学可能会产生新的灾难性的病原体。由蓄意事件引起的公共卫生、经济和国家安全后果使各国政府有必要设法防止这类使用,拥有发现这类事件的手段,并为应对这类事件做好防范和准备。这些工作应作为现有国家应急和公共卫生计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是否暴露于蓄意释放的某种制剂或病原体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公众的恐惧、焦虑和恐慌。为确保一线工作人员和受影响群众的心理健康,必须考虑开展旨在降低心理后果的防范、培训和教育、风险通报和情况汇报工作。

世卫组织的应对

在疑似或得到证实的蓄意事件仍在不断发展期间,世卫组织按照其任务范围开展工作,协调国际公共卫生应对工作,并根据请求向受影响和面临风险的会员国提供支持。世卫组织没有领导也没有参与针对潜在蓄意事件进行调查的职权。不过,世卫组织可与负责对可能使用化学和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指控进行迅速调查的联合国秘书长调查指称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机制等其他实体或机制开展合作,并为其提供支持。

世卫组织对蓄意事件的回应包括:

  • 与国际或国家组织和实验室合作,确定蓄意事件的性质、范围和影响
  • 为公共卫生和一线应急响应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
  • 协助确定和获取必要的应急物资,并在某些情况下提供医疗对策
  • 针对所涉物质制定针对具体情况的指导和培训材料;以及
  • 指导和协调与特定伙伴的国家、区域和全球应对措施。

根据蓄意事件的规模和性质,世卫组织还可根据需要通过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世卫组织合作中心、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群组系统待命合作伙伴和其他网络请求提供更多的国际专家支持。

世卫组织建议将防范作为现有国家应急和公共卫生计划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对蓄意事件的防范。世卫组织倡导采取针对所有危害的应对方法,促进发展会员国的核心能力,以预防和应对令人关切的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无论其性质是自然的、意外的,还是蓄意的。特别是考虑到对蓄意事件的防范和准备,确保国家利益攸关方对潜在风险的认识和建立沟通渠道特别是卫生部门与安全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即所谓的健康—安全界面至关重要。

另外,世卫组织也在努力加强针对生物风险的机构间防范和应对。世卫组织与联合国裁军事务厅(裁军厅)共同领导联合国生物风险工作组,该工作组汇集了30个成员组织,力求统一和协调政策、规范和技术专门知识,以提高国际社会有效应对生物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