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 来源

食源性吸虫感染

2021年5月17日

重要事实

  • 由食源性吸虫感染造成的残疾和死亡每年使全世界损失200万生命年。
  • 人们通过食用带有寄生虫幼虫的生鱼、甲壳动物或者蔬菜而获得感染。
  • 食源性吸虫感染在东亚和南美最为常见。
  • 食源性吸虫病导致严重的肝病和肺病。
  • 已有安全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食源性吸虫病。
  • 预防和管理食源性吸虫需要在人类与动物和生态系统关系上进行跨部门合作。

传播和负担

食源性吸虫感染属于人畜共患病,只有在完成了涉及非人类中间宿主阶段的复杂生命周期之后才会具有感染性。

在所有物种中,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蜗牛。第二宿主因物种而存有差异:华支睾吸虫和后睾吸虫的宿主是淡水鱼,并殖吸虫的宿主是甲壳动物,食用以甲壳动物为食的动物,例如生野猪肉也可能导致并殖吸虫感染。片形吸虫不需要第二种中间宿主,人类食用受污染的淡水植物后也可能感染。终宿主始终是哺乳动物(表1)。

人们在摄入受感染的第二中间宿主之后就会感染。如果是片形吸虫,当人们摄入了粘附寄生虫幼虫的水生蔬菜之后就会感染。

支睾吸虫病和后睾吸虫病主要局限于亚洲,这些疾病在许多国家是流行病。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一些高流行村庄记录的麝猫后睾吸虫患病率超过80%。并殖吸虫病可见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与结核病共同流行,常常导致诊断和治疗不准确,并致使该疾病报告不足。片形吸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许多国家,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报告负担很重。虽然全世界有70多个国家报告了食源性吸虫病例,但有关实际患病率和负担的数据稀少,非洲国家的流行病学数据也存在巨大差距。

在国家内部,疾病传播往往局限于重点地区,并且体现出行为和生态方面的特征。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不充足、获得安全饮用水受限以及饮食文化偏好都与感染风险增加有关。食物分享的文化习惯也可能导致家庭和社区聚集性感染。

与这些感染有关的真正负担尚不清楚,因为受感染人群的公共卫生意识和医疗设施可得性通常受限。世卫组织食源性疾病负担流行病学参考小组的估算(2015年)将4种食源性吸虫病确定为致残的重要原因,估计每年共造成20万人患病和7000多人死亡,在全球导致200多万残疾调整生命年。

食源性吸虫病对经济造成的额外影响很大,这与动物产量减少、出口限制以及消费者需求减少所造成的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方面的损失相关。

表1:食源性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疾病感染性病源体感染的获得源自食用感染的自然终宿主
支睾吸虫病华支睾吸虫淡水鱼狗和其它食鱼类食肉动物
后睾吸虫病麝猫后睾吸虫淡水鱼猫和其它食鱼类食肉动物
片形吸虫病肝片形吸虫
巨片形吸虫
水生蔬菜羊、牛等食草动物
并殖吸虫病并殖吸虫淡水甲壳动物(螃蟹和小龙虾)猫、狗和其它食甲壳动物的食肉动物

症状

食源性吸虫病带来的公共卫生负担主要缘自发病率而不是死亡率,早期和轻微的感染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慢性感染与发病严重有关,疾病症状反映出成虫在体内的位置。

在轻微的感染中,支睾吸虫病和后睾吸虫病急性感染可能无症状,但由于成虫阻塞胆囊,可能会出现发烧、右上象限疼痛等临床症状,且寄生虫负担高。长时间反复感染久而久之导致的来自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的慢性感染可能最为严重,慢性炎症导致导管纤维化和邻近肝实质被破坏。这些变化可导致胆管癌,一种严重并且通常可致命的胆道癌症。因此,麝猫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被分类为致癌性病原体。有关猫后睾吸虫慢性感染的数据稀少,该寄生虫未被分类为致癌物。

片形吸虫病包括摄入寄生虫后的无症状潜伏期,然后是急性和慢性临床期。当幼虫穿透肠壁和腹膜然后刺穿肝脏表面并到达胆管时,便开始了片形吸虫感染的急性期。这一过程导致肝细胞被破坏并引发内出血。症状可能包括发烧、恶心、肝肿大、皮疹和严重腹痛。慢性期始于吸虫到达胆管、成熟并开始产卵。这些虫卵被释放到胆汁中,然后到达肠道,随后排泄到粪便中。症状可能包括绞痛、黄疸、贫血、胰腺炎和胆结石。慢性感染会导致长期炎症造成的肝硬化。

早期的并殖吸虫病可能无症状。一旦吸虫到达肺部,症状可能很明显,包括慢性咳嗽并伴有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烧,并可能导致胸腔积液和气胸并发症。症状和体征可能与结核病相混淆,对治疗无反应的结核病疑似患者应做这种考虑。异位并殖吸虫病也很常见,脑型并殖吸虫病最常见。与此相关的症状包括头痛、视觉受损、癫痫发作和脑出血。

诊断

根据临床症象、适当风险因素历史(食用生鱼、甲壳动物、未烹调的淡水植物)、检测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超声、计算机断层或核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典型发现,怀疑食源性吸虫病。诊断确诊依赖于不同的诊断技术。

  • 采用寄生虫学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虫卵,以确定是否患上支睾吸虫病、后睾吸虫病和片形吸虫病,采用直接痰液涂片镜检来确定是否患上并殖吸虫病。这些是最常用技术,对轻负担感染的敏感性较低,但如果显微学家受过良好训练,这种技术是准确的,虽然在形态上区分虫卵可能有点难。建议准备两张改良加藤涂片。
  • 采用免疫技术检测血清样品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抗体或血清或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特异性抗原。这些技术可能更敏感,但检测抗体不能区分当前、近期和过去的感染。与其他吸虫抗原可能会有一些交叉反应。
  • 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技术也有一定的用处,目前处于实验阶段。

治疗、预防和控制

控制食源性吸虫病的目的在于减少感染风险,并且控制相关发病。应该使用将动物、人类和环境方面联系起来的“一体化卫生”综合方法。应采取干预措施,如关于食品安全做法的信息、教育和宣传以及兽医公共卫生措施,以降低传播速度并减少感染风险。

为了控制发病率,世卫组织建议使用安全有效的驱除蠕虫的药物改善对治疗的获取。

  • 治疗支睾吸虫病和后睾吸虫病依赖于吡喹酮,吡喹酮的给药量为25毫克/公斤,每日三次,连用2-3天,或单次给药40毫克/公斤。
  • 片形吸虫病应用三氯苯达唑来治疗,10毫克/公斤,单次给药。如果治疗失败,给药量可提高到20毫克/公斤,间隔12-24小时分两次给药。
  • 并殖吸虫病可用三氯苯达唑来治疗,20毫克/公斤,同日给药两次,每次10毫克/公斤,或用吡喹酮来治疗,25毫克/公斤,每日三次,服用三天。优选三氯苯达唑治疗,因为其疗程简单,因此对治疗的依从性更高。

为了公共卫生控制,世卫组织建议在区县一级开展社区诊断,并在大量人口感染的地区进行基于人群的预防性化疗。在病例没有聚集且卫生设施可得的情况下,对确诊或疑似感染者进行个案病例管理是适当的。

仅采用预防性化疗不足以降低患病率。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不佳、动物感染源和进餐文化习惯等因素导致治后再感染率较高。因此,大规模给药规划应成为更广泛的“一体化卫生”方法的一部分,该方法包括社区卫生教育、兽医和农业干预措施、食品安全以及改善供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表2推荐了治疗方法和策略。 

表2:推荐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疾病推荐的药物和剂量推荐的策略
支睾吸虫病和后睾吸虫病个案病例管理
吡喹酮:
25毫克/公斤,每日三次,连用2-3天
–对所有确诊病例实施治疗
–在疾病流行地区:对所有疑似病例实施治疗
预防性化疗
吡喹酮:
40毫克/公斤,单次给药
–在看似出现聚集感染的各亚区、村庄或社区,每12个月对所有居民实施治疗
片形吸虫病个案病例管理
三氯苯达唑:
10毫克/公斤,单次给药(如果治疗失败,可给予20毫克/公斤这一双倍剂量,间隔12-24小时分两次给药)

–对所有确诊病例实施治疗
–在疾病流行地区:对所有疑似病例实施治疗
预防性化疗
三氯苯达唑:
10毫克/公斤,单次给药
–对片形吸虫病病例看似出现聚集情况的亚区、村庄或者社区:对所有学龄儿童(5-14岁)或者所有居民每12个月实施治疗
并殖吸虫病个案病例管理
三氯苯达唑:
2 x 10毫克/公斤,同日,或

吡喹酮:
25毫克/公斤,每日三次,服用三天
–对所有确诊病例实施治疗
–在疾病流行地区:对所有疑似病例实施治疗
预防性化疗
三氯苯达唑:
20毫克/公斤,单次给药
–对并殖吸虫病病例看似出现聚集情况的亚区、村庄或者社区:对所有居民每12个月实施治疗

我们的工作

支持各国为控制食源性吸虫病所做的努力

世卫组织促进将食源性吸虫病纳入预防性化疗干预措施目标。为使人们获得优质药物,世卫组织与相关方面洽商,在流行国家利用三氯苯达唑治疗片形吸虫病和并殖吸虫病,此外还就利用吡喹酮治疗支睾吸虫病和后睾吸虫病与相关方面进行谈判。世卫组织收集各国卫生部提出的申请,相关药物均免费运送。

利用“一体化卫生”方法促进食源性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吸虫病具有复杂的人畜共患生命周期,且该病与卫生条件差、食品卫生欠佳以及社区附近存在动物宿主密切相关。“一体化卫生”方法囊括了兽医和农业部门的干预措施、改善环境卫生和获得安全饮用水,以及就增进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进行沟通,这对控制食源性吸虫感染至关重要。

世卫组织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等伙伴机构密切合作,促进跨学科协作。组织召开三方联席会议,以促进部门间行动,并共同支持各国建设有效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的能力,例如2018年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举行了亚洲国家加速预防和控制被忽视的食源性寄生虫人畜共患病会议。此外,三方在亚洲制作了一系列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和兽医从业人员等不同部门的宣传和指导出版物。

促进食源性吸虫病与其他被忽视的热带病干预措施的联合实施

在被忽视的热带病网络内有效开展部门间合作,可提高干预措施的质量和成本效益,并尽量减少工作重复。食源性吸虫感染往往与许多其他疾病,特别是那些影响弱势群体的疾病合并流行。

世卫组织促进将食源性吸虫病监测和干预措施与水卫项目和其他与水卫项目相关的被忽视的热带病相结合,并与适当的食品供应或计划免疫规划一起向受影响的人群联合提供预防性化疗。并殖吸虫病与结核病的联合检测可改善监测,并确保病例的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