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每年导致约70万人死亡。人在被感染了基孔肯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致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就会感染上这些病毒。研究人员现在试点部署了一种新技术,通过自然来控制蚊子传播的疾病。这是世卫组织建议作为寨卡病毒应对的试点部署的新工具之一。

Rita Ramos生活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瓜纳巴拉湾的一个渔区里,这个叫做Jurujuba的地方居民约有1000人。她是社区管理员,丈夫在一家建筑材料店工作。自2016年6月以来,她一直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蚊子控制项目。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的一项研究(巴西卫生研究机构FIOCRUZ基金会的Luciano Moreira博士也参与了这项研究)发现,沃巴赫氏菌(Wolbachia)人工感染的蚊子不再会很容易地传播基孔肯雅、登革热和寨卡病毒,而60%的常见昆虫自然携带有沃巴赫氏菌。
这种控制蚊虫传播疾病的创新方法由Fiocruz基金会于2012年引入巴西。最初是2014年在靠近国际机场的一个小社区开展了一个控制登革热的项目。目前项目在Jurujuba – Niterói进行,研究人员培育带有沃巴赫氏菌的蚊子,并把这些蚊子释放到环境中。研究目的是观察这些蚊子如何通过与野生蚊子交配,把细菌传给下一代蚊子,使蚊子无法再传播致命性病毒。

2015年初,Rita通过社区卫生工作者结识了Jorge Pedrosa(中)。Jorge负责登革热控制项目的社区协调工作,向社区居民介绍把沃巴赫氏菌人工感染蚊子释放到环境中的研究项目。“起初,Jorge每周都要重复解释”,Rita说。“我们当时搞不明白这个项目,想知道为什么他们选择了我们的社区”。Rita是Jurujuba社区28个参与该项目的家庭中的一个。Gabriel Sylvestre Ribeiro(右)作为项目的昆虫学协调员也加入了Rita和Jorge的项目团队。

Rita把这只白色的桶放在她家前门的台阶下。桶里有一小包蚊虫卵、几粒鱼食和水,这个装置为培育带有沃巴赫氏菌的蚊子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条件。Gabriel及其同事每两个星期来检查一次,同时给桶里加点东西。Rita说她并没有发现社区里蚊子数量增多,她的观点现在完全改变了:“现在我再看到蚊子就不会去拍打,而是让它们飞走,我不用再害怕蚊子了。现在对我来说,有这种蚊子是一种运气。”

在项目推出前,Rita在与社区居民的接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Fiocruz基金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交流,解答他们针对项目提出的问题,然后请他们帮助与有影响力和受尊重的社区成员取得联系。他们还开会解释项目的所有方面。Jorge说:“我们尽量说明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解释什么是登革热和寨卡等,并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让他们知道这个项目也在其他社区包括富裕社区进行。一切都很透明,而且我们没有做出任何承诺。”

Jorge和Gabriel每两个星期访问一次Jurujuba和其他试点社区。研究人员正在巴西及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其他国家社区中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这将帮助他们了解这种方法如何起到控制疾病的作用。这些国家参与实施全球消除登革热规划。
世卫组织积极鼓励对这种新的蚊虫控制方法展开研究。2016年3月,世卫组织病媒控制咨询组建议对携带沃巴赫氏菌的蚊子进行试点测试,以检查该方法的有效性,随后进行独立可靠的监测和评估。“沃巴赫氏菌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Gabriel说,“但该方法确实有发展前途。”在巴西社区获得的试验结果将会结合更多其他社区结果进行分析。

Fiocruz基金会研究所是沃巴赫氏菌人工感染蚊子项目试点的合作伙伴之一,哥伦比亚麦德林的安提阿基亚大学和Ivan Dario Velez教授也参与了这个项目。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见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科学事务主管和教授Scott O'Neill的访谈。他手下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在感染沃巴赫氏菌的埃及伊蚊中,病毒的生长能力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