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继续指导国际应对寨卡病毒工作。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抵达巴西东北部,走访发生疑似与寨卡病毒有关的神经系统疾患(包括婴儿小头症)最严重的地区。

陈冯富珍博士访问了伯南布哥州首府累西腓市的一家医院和临床研究中心,许多在孕期感染了寨卡病毒的产妇在该医院分娩了小头症婴儿。Fernando Figueira教授综合医学研究所(IMIP)是母亲和儿童保健规划国家转诊中心。该研究所开展了推广卫生服务项目,协助满足累西腓市郊区贫民窟弱势人群的卫生保健需求。
“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改进监测……加强蚊群控制,并加快诊断检测工具和疫苗的开发,以保护风险人群……”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
去年,寨卡病毒在巴西东北部传播期间,该地区有数千名疑似小头症新生儿。小头症病因很多,但考虑到在寨卡病毒传播区小头症发病率的增加趋势,因此特别怀疑寨卡病毒。此外,巴西等一些国家报告吉兰―巴雷综合征(可致瘫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例数也在增多。
泛美卫生组织(PAHO)主任Carissa Etienne博士也陪同访问了该国。这次访问有助于目前评估寨卡病毒形势和对策。2015年5月,巴西东北部首度出现寨卡病毒报告。此后,世卫组织美洲区域办事处(AMRO / PAHO)与各受影响国进行了密切合作。
寨卡战略对策
世卫组织上周推出全球战略应对框架和联合行动计划,重点是动员和协调各合作伙伴、专家和资源应对寨卡病毒以及与之有关的新生儿畸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传播。
在本次高级别访问期间,陈冯富珍博士访问了位于巴西利亚市的巴西国家风险和灾害管理中心(CENAD),并会见了迪尔玛•罗塞芙总统。
2月初,陈冯富珍博士在《国际卫生条例》寨卡病毒突发事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宣布,继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类似聚集性病例之后,巴西报告的小头症和其它神经疾患聚集性病例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总干事指出,“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改进监测,发现感染、先天性畸形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加强蚊群控制,并加快诊断检测工具和疫苗的开发,以保护风险人群,尤其是孕妇。”
但委员会认为,目前没有公共卫生理由为防止寨卡病毒传播而限制旅行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