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感染可通过患者尸体传播给与之密切接触的人,如为埋葬尸体而进行准备工作的人。感染源是仍存在于体液中的细菌。
鼠疫
2017年10月23日 | 问答
鼠疫是见于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及其跳蚤的传染病。由感染跳蚤叮咬传播给人,人在感染后出现淋巴腺型鼠疫。如肺部出现鼠疫杆菌感染,腺型鼠疫有时进而发展为肺型鼠疫,并通过肺鼠疫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在人际间传播。鼠疫病情通常发展很快,如及早使用常规抗菌素治疗,则疗效良好。
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鼠疫有两种主要类型:腺型和肺型。如及早诊断,这两种类型的鼠疫均可治愈。
- 腺型是全球最常见的鼠疫类型,由被感染跳蚤叮咬引发。鼠疫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从叮咬处进入机体,通过淋巴系统侵入局部淋巴结,并在淋巴结里进行繁殖,引起淋巴结发炎、肿胀和疼痛,称为“炎性淋巴腺肿”。在感染后期,淋巴结炎可能会出现化脓性病变,发展为开放性溃疡。腺鼠疫的人际传播较为罕见。腺鼠疫可进而发展到肺部,该类型被称为肺鼠疫,是更为严重的鼠疫类型。
- 肺型或肺鼠疫是发展最为迅猛的鼠疫类型,潜伏期可短至24小时。任何肺鼠疫感染者均可通过飞沫把感染传播给他人。肺鼠疫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则是致命的,但如及时发现和治疗(症状发作24小时内),治愈率很高。
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
腺型是最常见的鼠疫类型,在人与人之间不易传播。部分腺鼠疫患者会发展为肺鼠疫,即感染蔓延到肺部。肺鼠疫可通过咳嗽在人际间传播。腺鼠疫死亡率为30%至60%,而肺鼠疫如不采取治疗则是致命的。如治疗及时,这两种类型的治愈率均很高。
为了防止鼠疫传播,需避免与咳嗽者密切接触(相距2米以内),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并使用驱虫剂。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肿痛或呼吸困难、咳嗽和/或血痰,应立即寻求医疗诊治(曾在鼠疫流行地区旅游的人应将这一情况告知医务人员)。除非由医务人员进行了诊断,否则应避免自行用药,包括使用抗菌素。
医务人员根据症状进行诊断。确诊以血样、痰液(从肺内咳出的液体)或炎性淋巴腺脓液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为依据。
抗菌素是治疗鼠疫的有效药物,如及早治疗则多可治愈。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卫生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肺鼠疫患者必须由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
这取决于与患者的接触程度。生活在疫情社区的人根据个人愿望可以戴口罩,但必须妥善使用和处理口罩,避免因口罩使用和处理不当使自己成为感染源。患者(减少飞沫传播)和医护人员(保护自己)正确使用口罩,可有助于减少肺鼠疫的传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