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2024年7月29日 | 问答

沙眼是一种眼部疾病,也是全球盲症的主要感染性致病原因。

沙眼是一种眼部疾病,也是全球盲症的主要感染性致病原因。它由一种称为沙眼衣原体的专性细胞内细菌引起。

经过数年反复感染,眼睑内侧会形成严重瘢痕(沙眼结膜瘢痕),使眼睑内翻,导致睫毛与眼球摩擦(沙眼性倒睫),产生持续疼痛和畏光;这加上其他的眼部病变会导致角膜出现瘢痕。如果不加治疗,这种病症会使角膜形成不可逆混浊,从而导致视力损伤或失明。该病发病年龄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本地传播密度。在极度流行的社区,尽管30至40岁人群发生视力损伤较为典型,但该病也可在儿童期发生。

沙眼感染是通过受感染者,特别是作为主要感染贮源的幼儿的眼和鼻分泌物的直接或间接转移来传播的。这些分泌物可通过特定种类的飞蝇传播。

在沙眼流行的地区,活动性(炎症)沙眼在学龄前儿童中极为常见,患病率可高达60-90%。随着年龄的增大,感染的频次降低,持续时间缩短。

这种疾病尤其在拥挤的生活环境中肆虐,这种环境的水资源短缺、卫生条件不佳,并且存在大量寻眼苍蝇。

人们的免疫系统可使单次感染得到清除,但在疾病流行社区,经常会出现病原体反复感染情况。

沙眼是非洲、中南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中东的许多最贫穷、最偏远的农村地区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它造成约190万人失明或视力损伤。在世界范围内,沙眼导致的失明约占总数的1.4%。

总体而言,非洲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大陆,也是控制力度最大的大陆。

截至2024年5月,世卫组织已在18个国家(贝宁、柬埔寨、中国、冈比亚、加纳、伊拉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拉维、马里、墨西哥、摩洛哥、缅甸、尼泊尔、阿曼、沙特阿拉伯、多哥和瓦努阿图)验证消除了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沙眼。另有10个国家(博茨瓦纳、布隆迪、危地马拉、印度、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巴基斯坦、巴布亚新几内亚、突尼斯和越南)报告已实现患病率消除目标。

沙眼通常通过临床得到诊断。训练有素的分级员使用放大镜(小型放大镜)和太阳或优质手电筒的照明来检查患者的临床体征。由沙眼衣原体眼型菌株(沙眼致病菌)引起的结膜感染并不总是产生显而易见的疾病体征。然而,感染可能伴有称为活动性沙眼的炎症体征,并且随着其自然病程的进展,沙眼在检查时变得越来越明显。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结膜瘢痕形成,进而导致眼干和睫毛内翻。后者被称为沙眼性倒睫。这会擦伤眼球,导致持续、强烈刺激、眼睑反射性痉挛和角膜混浊。

眼部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被称为活动性沙眼的结膜炎症变化有关。

世卫组织简化沙眼分级系统包括五个体征。治疗包括用抗生素清除感染,以及对最严重的病例进行手术。体征及其相关治疗如下所示。

沙眼性炎症滤泡(TF—在上睑结膜中央部分至少有直径大于0.5mm的五个及以上的滤泡。

处置:给予抗生素(一次性口服阿奇霉素,20毫克/公斤体重,最大剂量为1克,或1%局部用四环素眼膏涂于双眼,每天2次,持续6周)。考虑评估患者所在人口中1-9岁儿童的TF患病率和≥15岁人群的TT患病率,这可能表明需要以人群为基础实施消除沙眼的SAFE策略。

沙眼性炎症重度(TI—在上睑结膜有明显的炎症性增厚,从而遮挡一半以上睑结膜的正常深部血管。

处置:给予抗生素(方案同上)。考虑评估患者所在人口中1-9岁儿童的TF患病率和≥15岁人群的TT患病率,这可能表明需要以人群为基础实施消除沙眼的SAFE策略。

沙眼性瘢痕(TS—在上睑结膜有容易可见的瘢痕。瘢痕呈白色条纹、带状或片状。

处置:此体征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

沙眼性倒睫(TT—上眼睑至少有一根睫毛磨擦眼球,或者存在近期内已将上眼睑内转睫毛拔除的证据。

处置:测量视力。将患者转到最近的眼科部门进行治疗,这可能涉及眼睑手术或定期脱毛。考虑评估患者所在人口中1-9岁儿童的TF患病率和≥15岁人群的TT患病率,这可能表明需要以人群为基础实施消除沙眼的SAFE策略。

角膜混浊(CO—有很容易看见的角膜混浊,其致密度达到在通过混浊区观察时至少有部分瞳孔缘达到模糊的程度。视力可能会受到影响。

处置:测量视力。将患者转到最近的眼科部门进行治疗,如果TT仍然存在,应加以治疗。

沙眼流行的国家正在使用世卫组织建议的SAFE策略实施消除规划。该策略包括:

  • 对致盲阶段(沙眼性倒睫)进行手术治疗;
  • 使用抗生素清除感染,尤其是利用生产商通过国际沙眼行动向消除规划捐赠的抗生素阿奇霉素开展群体性服药;
  • 面部清洁;以及
  • 环境改善,尤其是改善饮用水供应和环境卫生条件。

大多数沙眼流行国家已经同意加快实施该策略,以便实现沙眼消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