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最新《艾滋病毒耐药性报告》告诉我们耐药性发生在何处,并为各国监测和应对潜在挑战提出建议。
这份报告提供的信息有喜有忧。报告强调,在接受含多替拉韦(dolutegravir,DTG)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人群中,艾滋病毒的病毒载量得到高度抑制(>90%)。然而,观察性和国家生成的调查数据表明,艾滋病毒对多替拉韦的耐药程度超出了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水平。
自2018年以来,世卫组织建议将多替拉韦作为所有人群首选一线和二线艾滋病毒治疗药物。与目前使用的其他药物相比,该药更加有效,更容易服用,且副作用更少。它还对耐药性的产生具有很高的遗传屏障。
然而,在所报告的四项调查中,对多替拉韦的耐药程度从3.9%到8.6%不等,而在曾接受治疗并过渡到含多替拉韦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且艾滋病毒的病毒载量较高的人群中,耐药程度则达到19.6%。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调查数据。
“尽管接受了多替拉韦治疗,但病毒载量未得到抑制的个体出现耐药性。这一令人担忧的证据突出表明,有必要提高警惕并加大努力,优化艾滋病护理的质量,”世卫组织全球艾滋病毒、肝炎和性传播感染规划司司长Meg Doherty博士说。“艾滋病毒耐药性标准化监测,对于有效预防、监测和应对这些挑战至关重要。”
海地是唯一一个报告未曾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婴儿或首次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婴儿的艾滋病毒耐药性调查数据的国家。一位婴儿的母亲曾接受基于多替拉韦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来发现该婴儿对多替拉韦有耐药性。有效管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高病毒载量问题,对于防止将艾滋病毒传给婴儿至关重要。在最新得到艾滋病毒感染诊断但尚未接受艾滋病毒治疗的婴儿中增加对抗艾滋病毒药物耐药性的常规监测,对于指导未来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适当选用十分重要。
全球目标偏离轨道
在2022年全球39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中,超过75%接受了艾滋病毒治疗。各国已落实世卫组织的建议,127个国家中有116个对成人和青少年采用了世卫组织首选的基于多替拉韦的一线治疗方法,74%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报告国家对成人和青少年采用了病毒载量监测。
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进展停滞不前,因为估计仍有130万艾滋病毒新发感染和63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2017年至2022年期间,对于通过全球艾滋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的大多数国家而言,与艾滋病毒治疗有关的规划质量指标没有达到既定全球目标,这进一步凸显了积极提高艾滋病毒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必要性。
2022年,在世卫组织45个重点国家中仅有12个报告称,已开展调查或将抗艾滋病毒药物耐药性早期预警指标的监测纳入常规监测和评估系统。许多国家在优化坚持护理、人群层面病毒载量抑制以及将出现病毒学失败的患者转换为不同治疗方案方面仍然没有达标。此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缺货情况不断发生,这可能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带来不利影响。
世卫组织建议各国定期实施艾滋病毒耐药性标准化监测,以跟踪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人群的耐药流行率和模式。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和数据会影响到治疗指南的制定,并为治疗规划的质量提供信息。
推荐的国家行动指导
报告还记录了近期接触长效卡博特韦后对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产生耐药的病例情况。艾滋病毒感染的延迟检测和确认,会增加对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产生耐药性的风险。自2022年以来,世卫组织建议将长效注射用卡博特韦作为艾滋病毒感染风险较大人群的额外预防选择。
尽管可能存在风险,但世卫组织建议将长效卡博特韦广泛用于暴露前预防,并呼吁在扩大暴露前预防的同时,对接受暴露前预防的艾滋病毒检测呈阳性人群进行标准化耐药监测。
在诊所和国家层面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常规监测,然后解决任何表现欠佳问题,仍然是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规划取得成功的基石。一些重要护理质量指标包括:按时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载量检测覆盖率、及时进行二次病毒载量检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缺货状况和及时改用二线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新的《艾滋病毒耐药性报告》强调了加强数据报告系统的重要性,以便各国能够有效监测和报告护理质量指标。它还强调,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诊所和规划应积极参与到使用指标数据来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可持续解决方案中来。这些努力对于优化服务质量,从而减少耐药艾滋病毒的出现十分关键。
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毒耐药性的传播是更广泛的全球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关键部分,需要在政府所有部门和所有社会阶层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