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75%。受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影响的人患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据估计,灾难发生后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高达3倍。人道主义应急防范和工作往往侧重于最紧迫需求,非传染性疾病医疗服务通常不被列入例行人道主义应急防范和应对工作。
为支持将非传染性疾病基本服务纳入应急防范和人道主义应对工作,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丹麦王国、约旦哈希姆王国、肯尼亚共和国和联合国难民署于2月27日至2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召开一次关于在人道主义紧急情况中防治非传染性疾病专题全球高级别技术会议。
近年来人道主义紧急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相互关联度也越来越高。饥荒和必需品短缺加剧了地缘政治冲突、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进而导致更频繁和更极端的自然灾害。
影响民众健康的危机数量持续增加。2023年,世卫组织在全球各地应对了65起严重突发卫生事件,而十年前每年为40起。2023年,难民署发布了43项紧急声明,扩大了对29个国家的支持力度。这是几十年来最高记录。联合国估计,2024年期间,将有3亿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和保护,其中一半以上(1.657亿人)需要紧急卫生援助。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在人道主义危机中,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很有可能会因创伤、压力或无法获得药物或服务而病情恶化。需求巨大,但并无相应资源。我们必须设法更妥善地将非传染性疾病医疗服务纳入应急对策,保护人民生命,使人们免受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的影响,改善卫生安全。”
难民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的机会往往有限,另外,他们生活环境恶劣,经济困难,法律地位不稳。按难民署管理的难民的来源国估算,在难民死亡总人数中,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比很高: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为75%,乌克兰为92%,阿富汗为50%,南苏丹为28%。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Filippo Grandi说,“随着被迫流离失所现象的增加,我们必须努力确保难民、其他被迫流离失所者和收容社区的健康权。当务之急是制定政策和调拨资源,支持将难民纳入国家卫生系统,使难民能够获得非传染性疾病医疗服务。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创新,与政府和各合作伙伴协作。”
确定解决方案和建立势头
各国和合作伙伴正在制订许多解决方案,以便在受人道主义危机影响的人群中,针对非传染性疾病,挽救更多生命。自2017年以来,已分发了14.2万多个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药箱,其中包含糖尿病、高血压、哮喘基本治疗药物和其他药物。每个药箱装有可供1万人使用三个多月的安全可靠且负担得起的非传染性疾病关键药物和用品。已向28个受冲突和/或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以及加沙、南苏丹和乌克兰等地境内人道主义中心分发了这些物资。
许多国家已将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政策和服务纳入其加强卫生系统工作,以更好地防范和应对卫生突发事件并从中恢复。这些努力旨在建立以初级卫生保健和全民健康覆盖为基础的强大和有韧性的卫生系统。
然而,还有许多工作有待去做。在紧急情况期间,需要具体规划和调整一些专门服务,如透析或癌症治疗等,并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防治非传染性疾病纳入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在人道主义应对措施中,非传染性疾病仍受忽视,在技术和业务指导方面存在重大缺口,缺乏能力和资源。
今天全球高级别技术磋商会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有助于分享最佳做法,并大力支持会员国在人道主义应对措施中提供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服务。本次会议成果将有助于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2024年进展报告,并有助于筹划定于2025年举行的第四次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高级别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