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报告,世界上最主要的致盲传染病——沙眼的患病人数从2002年的15亿下降到2019年的略高于1.42亿,降幅达91%。
今天在"世卫组织2020年全球消除致盲性沙眼联盟"第22次会议上公布的新数据还显示,需要手术治疗沙眼性倒睫(沙眼晚期致盲阶段)的人数从2002年的760万下降到2019年的250万,减少了68%。
世卫组织被忽视的热带病控制司司长Mwelecele Ntuli Malecela博士说:“消除沙眼有助于全世界最贫穷、最弱势人群的眼部健康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我们更接近实现全民健康覆盖。通过慷慨捐赠阿奇霉素这一抗生素、由专门资助机构和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不断提供资助,以及数十万与社区接触并实施干预的一线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努力,全球现在有可能摆脱这种令人痛苦和衰弱的疾病。”
沙眼仍在44个国家流行,全世界约有190万人因此失明或视力受损。沙眼流行地区的测绘工作已经完成,从而能够确定其分布状况并使通过SAFE战略采取的控制措施具有针对性,SAFE即:倒睫手术(S)、用来清除感染的抗生素(A)以及旨在减少传播的面部清洁(F)及环境改善(E)。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仅在2018年,全球782个地区的146112位倒睫病人得到临床处理,近9000万人接受了沙眼抗生素治疗。
自2011年以来,已有八个国家(1) 被世卫组织确认消除了沙眼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在每个存在沙眼流行的世卫组织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国家现已实现这一里程碑,这表明SAFE战略可在不同环境中发挥效用。
负责世卫组织全球沙眼消除规划的医务官员Anthony Solomon博士说:“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但我们绝不能产生自满情绪。我们应该能够在未来几年将沙眼列入史书,但我们现在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做到这一点。最后几个国家可能难度最大。”
全球沙眼流行的显著下降源于流行国家政治意愿的增强、控制措施的扩大和高质量数据的生成。全球规划得到了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测绘工作——全球沙眼地图绘制项目(2012-2016年)——以及自2016年以来的热带数据的支持,后者协助各国卫生部完成了1500多项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国际标准化流行率调查。
2020年全球消除致盲性沙眼联盟(GET2020)
1996年,世卫组织发起了2020年全球消除致盲性沙眼联盟,并与联盟中的其他伙伴一道,支持各国落实SAFE战略,加强各国在流行病评估、监督、监测、项目评估和资源调动方面的能力。
消除沙眼费用低廉、简便易行且颇具成本效益,可带来很高的经济回报。
对编辑的说明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眼疾。该病的传播通过接触眼睛和鼻子的感染性分泌物发生,特别是属于主要感染宿主的幼儿。它也可通过与感染者的眼睛和鼻子发生接触的苍蝇传播。
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清除一次感染,但在该病呈地方流行的社区,通常会再次受到感染。经过多年反复感染,眼睑内侧会变得伤痕累累(沙眼结膜疤痕),使得眼睑内翻,睫毛摩擦眼球(沙眼倒睫),进而会出现持续疼痛和轻度怕光。眼睛出现的这种变化和其他方面的变化会导致角膜结疤。如果不加治疗,这种病况会使角膜形成不可逆混浊,从而导致视力损伤或失明。
(1) 柬埔寨、加纳、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墨西哥、摩洛哥、尼泊尔和阿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