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关于脊灰病毒国际传播问题第十九次会议的声明

2018年11月30日
声明

总干事于2018年11月27日在世卫组织总部召开了《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关于脊灰病毒国际传播问题第十九次会议,委员会委员、顾问和受邀会员国以电话会议方式参加。

突发事件委员会审议了与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有关的数据。秘书处向会议提交了受到疾病影响且要遵守临时建议的《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进展报告。以下《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提供了委员会自从上次于2018年8月15日召开会议以来的现状和落实世卫组织临时建议的最新情况: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尼日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索马里。

野生脊灰

委员会赞扬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持续保持的高层承诺,以及所展现的高度合作与协调精神,尤其是在覆盖经常跨越国界的高风险流动人口方面。该委员会注意到,在这两个流行病学相关国家之外发生的国际传播已达四年之久。

然而,委员会对2018年全球1型野生脊灰病毒病例数的上升,尤其是在阿富汗出现的野生脊灰病毒病例数上升堪忧。此外,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两个邻国之间有10个月没有出现野生脊灰炎病毒国际传播,但过去三个月内在两国相互之间发生了跨境传播。

巴基斯坦2018年的病例状况停滞不前,2018年迄今为止的病例数与2017年全年持平。此外,2018年在环境中发现的病毒阳性分离物继续呈地理扩大趋势,这表示疫情已波及多个地区并且有些易感人群被遗漏。尽管如此,消灭脊灰规划在补充免疫活动的质量等方面已出现一定改善。

在阿富汗,2018年的脊灰病例数几乎翻了一番,迄今为止报告的病例数为19例,而去年同期仅有10例。究其原因,这与安全形势的恶化,一些地方更加难以进入,以及在局部地区持续存在的拒绝接种和遗漏儿童有关。环境监测同样发现阳性样本比例上升。目前,仍有1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在近期开展的脊灰免疫接种运动中处于难以接近地带,因此需要大力改善安全状况并方便进入,才能使疾病消灭工作取得进展。

现在距上次在尼日利亚的一个可进入地区发现1型野生脊灰病毒已两年有余,自该国出现1型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以来已超过四年。委员会赞扬在安全局势每况愈下的情况下为接触到尼日利亚博尔诺地区难以接近的被困儿童所做的大量努力,并注意到无法接近的目标人口现已减少到约7万名儿童,他们分散在博尔诺的几个局部区域。

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在索马里、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尔发生的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以及在索马里发生的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仍然十分令人关切。由于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历来很少出现跨界传播,因此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在索马里和肯尼亚两国之间明确出现的国际传播,以及最近在尼日利亚和尼日尔之间发生的疫情蔓延,就尤为引人关注。刚果民主共和国在国内外都面临着冲突和人口流动,这表明仍有一定的传播风险。

索马里存在大量难以进入地区,这是在该地区阻断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传播的重要制约因素,进出这些地区的大量流动人口也会加剧病毒传播。

然而,由于灭活脊灰疫苗的供应数量有限,一旦出现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就可能难以实施与离境旅客边境免疫有关的临时建议。委员会注意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印度尼西亚在跨境合作方面取得的进展,但对过去三个月内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更多省份出现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新病例感到担忧,且在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邻的一些省份的监测指标不够尽如人意。同样,与索马里相邻的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吉布提等国也存在监测薄弱地带,这就可能出现国际传播不能被发现的危险。在叙利亚发生的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已得到控制,没有在国际上出现蔓延。叙利亚不再属于感染国,但仍然容易受到疫情影响。

委员会注意到,所有感染国家的常规免疫接种都较薄弱。在尼日利亚吉加瓦首次发生以及在索科托再度发生的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又一次显示,尼日利亚北部容易出现脊灰病毒传播。尽管政治领导和以加强常规免疫为目的的国家突发事件规划已开始在某些领域产生影响,但该国许多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仍然差强人意。

结论

委员会一致认为,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仍是一个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建议将临时建议再延长3个月。委员会在作出这一结论前考虑到了以下因素:

  • 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发布临时建议,降低了野生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风险,但取得的进展尚不稳固。现在一旦发生国际传播,对消灭野生脊灰病毒产生的影响会更加严重,这些影响涉及延迟认证以及拖长为促进脊灰消灭工作而专门配备的人力和财力要求。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阿富汗的进展出现逆转,而巴基斯坦则停滞不前,两国继续相互输出野生脊灰病毒。
  • 由于野生脊灰病毒病例的数量依然较少,且消灭脊灰已成为显而易见的现实,因此具有在全球出现自满情绪的危险,且担心现在取消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益于助长这种自满情绪。
  • 许多国家仍然容易受到野生脊灰病毒的输入影响。目前发生的所有血清型的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数量之多就已证明,若干主要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免疫存有缺口,而这些疫情仅在常规免疫接种计划出现欠缺,使得脊灰群体免疫低下时才会出现和流行。
  • 由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引发的国际疫情已殃及索马里和肯尼亚,差异较大的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似乎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流行了四年之久。这突出表明索马里南部和中部地区仍有高风险人群,这些地区的冲突给人群免疫和监测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 同样,在尼日利亚和尼日尔新发生的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传播突出表明,停用2型口服脊灰疫苗两年后持续存在暴发2型疫情的重大风险,且令人关切的是,迄今为止无法通过持续开展高质量的仅含2型的单价口服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来防止病毒在尼日利亚境内外的进一步传播。
  • 难以控制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蔓延更加剧了这种担忧,同时表明在脊灰尾声阶段的关键时刻仍然存在明显的人群免疫缺口;刚果民主共和国周边国家的灭活脊灰疫苗常规接种覆盖率低会加剧国际传播危险,理由是人群免疫在迅速减弱。
  • 交通中断仍然是一个主要风险,特别是目前存在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疫情的几个国家,即阿富汗、尼日利亚和索马里。这些国家都有大量人口长期难以得到脊灰疫苗接种。
  • 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免疫接种系统在冲突和复杂紧急情况下遭到了削弱或破坏。这就带来了另一危险,这些脆弱国家的人口很容易受到脊灰疫情影响。
  • 人口流动会加剧疫情风险,无论是出于家庭、社会、经济或文化原因,还是因安全状况欠佳而流离失所的人口和返乡难民都是如此。需要借助国际协调来应对这些风险。脊灰方面的许多国际传播经由陆地边界发生,因此要采取区域性方法和强有力的跨境合作来应对风险。

风险类别

为减少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风险,委员会按下列风险分类,向总干事提出了以下建议:

  • 感染了1型野生脊灰病毒、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
  • 感染了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
  • 不再感染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但仍然容易再次受到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感染的国家。

不再感染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国家的评估标准

  • 脊灰病毒病例:在最新病例发生日之后12个月,加上1个月病例检测、调查、实验室检验和报告期,或在最后一个病例发生日期之后12个月内发生的所有急性迟缓性麻痹报告病例都已通过脊灰检测,检测结果未发现输入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以及对在最后一个病例之后12个月内采集的环境或其它样本的检测结果也呈阴性,以时间较长者为准。
  • 经分离在环境中或其它方面发现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在收集到最新阳性环境或其它样品(如从健康儿童中)之后12个月,加上1个月实验室检测和报告期。
  • 这些标准对流行国家而言可能存有差异,需要就监测漏洞作出更加严格的评估(如博尔诺)。

一旦某国符合这些不再感染标准,该国将在随后12个月内被视为容易受到感染。这一期限过后,除非委员会根据最后报告提出关切,否则该国将不再受到临时建议的约束。

临时建议

感染了1型野生脊灰病毒、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

1型野生脊灰病毒

  • 阿富汗(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10月25日)
  • 巴基斯坦(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10月25日)
  • 尼日利亚(最近发现时间为2016年9月27日)

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10月1日)

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 索马里(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9月7日)

这些国家应该:

  • 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正式宣布(如果他们还没有这样做的话),阻断脊灰病毒传播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消除脊灰;如果已作出此项宣布,在需要作出应对的情况下就应维持这一应急状态。
  • 确保各年龄组所有居民和长期(即访问时间>4周)访问者在国际旅行之前4周至12个月接受一剂双价口服脊灰病毒疫苗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接种。
  • 确保未在前4周至12个月接受一剂双价口服脊灰病毒疫苗或灭活脊灰病毒疫苗的紧急旅行者(4周内即将旅行者),至少在离境前接种一剂脊灰疫苗,理由是这仍有保护作用,尤其对经常旅行者而言。
  • 确保向这些旅行者提供《国际卫生条例》附件6所列的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以记录其脊灰疫苗接种状况并作为其疫苗接种证明。
  • 在离境点限制没有适当脊灰疫苗接种证明文件的任何居民进行国际旅行。这些建议适用于所有离境点的国际旅行者,而不论其旅行方式如何(如陆路、航空、海运)。
  • 进一步显著改善跨境努力,大幅改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的协调工作,大幅提高跨境旅行者和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为改善跨界工作协调,应更密切监督和监测过境点的疫苗接种质量,包括跟踪在入境后被确认为尚未接种疫苗的旅行者。
  • 由于常规免疫高覆盖面是消灭脊灰战略的一个基本要素,特别是在全球更接近消灭该病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扩大常规免疫覆盖面的工作力度,包括共享覆盖面数据。
  • 在达到以下标准之前维持这些措施:(i)至少6个月没有新的感染;(ii)记录显示所有感染区和高风险地区充分开展了高质量的消灭脊灰活动;在没有此种记录的情况下应保持这些措施,直至该国达到上述不再感染的评估标准。
  • 定期向总干事提供关于国际旅行临时建议的执行情况报告。

感染了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

  • 刚果民主共和国(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9月25日)
  • 肯尼亚(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3月21日)
  • 尼日利亚(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10月17日)
  • 尼日尔(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9月9日)
  • 索马里(最近发现时间为2018年10月4日)

这些国家应该:

  • 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正式宣布(如果他们还没有这样做的话),阻断脊灰病毒传播是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消除脊灰;如果已作出此项宣布,应维持这一应急状态。
  • 注意到有应对2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单独机制,根据咨询小组对2型单价口服脊灰疫苗所提建议,考虑从全球2型单价口服脊灰疫苗储存中申请疫苗。
  • 鼓励居民和长期访问者在国际旅行之前4周至12个月接受一剂灭活脊灰病毒疫苗(如在该国可以获得);应鼓励紧急旅行者(4周内即将旅行者)至少在离境前接种一剂脊灰疫苗。
  • 确保接种疫苗的旅行者获得适当文件,以记录其脊灰疫苗接种情况。
  • 加强区域合作和跨境协调,以增强监测工作,迅速发现脊灰病毒,并按照咨询小组的建议对难民、旅行者和跨境人群实施疫苗接种。
  • 由于常规免疫高覆盖是消灭脊灰战略的一个基本要素,特别是在世界更加接近消灭疾病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常规免疫覆盖面,包括共享覆盖面数据。
  • 在达到以下标准之前维持这些措施:(i)至少6个月没有在该国检测到任何来源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流行;(ii)记录显示所有感染区和高风险地区充分开展了高质量的消灭脊灰活动;在没有此种记录的情况下应保持这些措施,直至该国达到“不再受感染国”的标准。
  • 如果连续12个月没有传播证据,在12个月结束时向总干事报告为落实临时建议采取的措施情况。

不再感染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但仍然容易再次受到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感染的国家

1型野生脊灰病毒

  • 喀麦隆(最后一位病例发生在2014年7月9日)
  • 中非共和国(最后一位病例发生在2011年12月8日)
  • 乍得(最后一位病例发生在2012年6月14日)

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

  • 叙利亚(最后一位病例发生在2017年9月21日)

这些国家应该:

  • 紧急加强常规免疫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 提高监测质量(包括考虑采用环境监测等补充方法),减少未发现的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传播的风险,尤其是在高风险的流动人群和脆弱人群中。
  • 加紧努力,确保流动和跨境人口、国内流离失所者、难民和其它脆弱人群接种疫苗。
  • 加强区域合作和跨境协调,以增强监测工作,迅速发现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并为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
  • 维持这些措施,并记录充分开展高质量的监测和疫苗接种活动情况。
  • 如果连续12个月*没有证据显示再度出现了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新出现和传播了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应在12个月结束时向总干事报告为落实临时建议采取的措施情况。

*对于乍得湖国家而言,这将与尼日利亚何时被认为不再受到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感染有关。

其它考虑事项

对于那些无法进入的特定地理区域,应尽力在其周边社区开展免疫接种,包括在人口流动性较大的主要换乘点设立接种站。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疫情是世界某些地区易受脊灰病毒影响的一个例证。委员会敦促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吉布提、印度尼西亚、中非共和国和乍得湖流域国家等紧邻目前疫情发生地的各国紧急加强脊灰监测和常规免疫接种,包括双价口服脊灰疫苗和灭活脊灰疫苗。无论缺口居于何处,都要重申解决这些缺口的迫切性。世界正处于消灭脊灰的关键时刻,在高风险地区不通过加强常规免疫以及在已经出现疫情的地方不通过实施高质量的补充免疫活动来提高人群免疫力,就可能危及或严重拖延消灭脊灰进程。目前的形势要求各方不断作出努力并利用现有的各种工具,在这些最具挑战性的国家实现目标。

委员会注意到,在全球消灭工作处于尾声的背景下将这一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延长到了四年多,这是对《国际卫生条例》的一次特殊使用。该委员会指出,就持续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否会削弱《条例》作为解决全球突发卫生事件的一个工具的影响力问题展开了有意义辩论,具体而言就是它是否继续具有效用,同时看到自2014年起国际传播风险似已大大降低。委员会注意到,最初并未设想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持续如此之久,但委员会认为诸如脊灰等疾病消灭规划的情况有些特殊。在消灭规划问题上,除了病例数之外,某一国家只是存在病毒就要求竭力采取紧急措施。该委员会担心,在当前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不断发生病例输出以及取得的进展可能或已经出现逆转的情况下撤除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会向国际社会发出错误信息,并可能削弱在降低某些地区的国际蔓延风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充分证据表明,所提临时建议是自2014年以来降低国际传播风险的重要因素[1]、[2]。

根据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现状以及阿富汗、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尼日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索马里提供的报告,总干事同意委员会的评估,并于2018年11月27日确定,与脊灰病毒有关的状况在涉及1型野生脊灰病毒和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问题上继续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干事同意委员会对符合“感染了1型野生脊灰病毒、循环的1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3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感染了循环的2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且可能存在国际传播风险的国家”以及“不再感染1型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但仍然容易再次受到野生脊灰病毒或循环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感染的国家”定义的国家提出的建议,从2018年11月27日起,将《国际卫生条例》临时建议予以延期,以减少脊灰病毒的国际传播风险。



[1] Wilder-Smith A, Leong WY, Lopez LF, et al. Potential for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wild poliovirus via travelers. BMC Med 2015; 13: 133.

[2] Duintjer Tebbens RJ, Thompson KM. Modeling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emporary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ovirus exporting countries to vaccinate international travelers. Vaccine 2017; 35(31): 38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