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卫组织/C. Black
关于多国猴痘疫情的《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主席 Jean-Marie Okwo-Bele博士。
© 来源

关于多国猴痘疫情的 《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

2022年6月25日
声明

世卫组织总干事谨转呈2022年6月23日日内瓦时间12:00-17:00(欧洲中部夏令时)举行的关于多国猴痘疫情的《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的报告。世卫组织总干事同意关于多国猴痘疫情的《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的建议,目前尚不将该事件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自2022年5月11日起,世卫组织秘书处通过在事件信息网站(世卫组织秘书处为与《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共享信息而建立的一个安全平台)上发布消息,提醒《国际卫生条例》各缔约国注意该事件。发布这些消息旨在提高对疫情范围的认识,为准备工作提供参考,并提供关于世卫组织秘书处建议的紧急公共卫生行动的技术指导。

召集《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表明《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和国际公共卫生界应提高警戒级别,并呼吁加强针对这一事件的公共卫生行动。

世卫组织总干事借此机会向《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成员以及委员会的顾问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会议记录

突发事件委员会的成员和顾问们或亲自到场(主席和副主席)或通过Zoom平台以电话会议方式举行了会议。

世卫组织秘书处对与会者表示欢迎。法律顾问办公室的代表向成员和顾问们简要介绍了其各自的作用和职责,并明确了《国际卫生条例》相关条款规定的突发事件委员会的任务。合规、风险管理和道德操守司道德操守官向成员和顾问们概述了世卫组织的利益申报程序。成员和顾问们获悉他们有责任及时向世卫组织披露任何可能引起预计或实际利益冲突的个人、专业、财务、学术或商业利益。此外,还提醒他们有责任对会议讨论和委员会的工作保密。对每位成员和顾问都进行了调查。未发现任何利益冲突。

随后,首席法律官员根据突发事件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方法,协助选举了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委员会以鼓掌方式推选Jean-Marie Okwo-Bele博士为主席,Nicola Low教授为副主席,Inger Damon博士为报告员。之后会议交由主席主持。主席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即:就该事件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世卫组织总干事提出意见,如果是,则就可能的临时建议提出意见。

情况介绍

世卫组织总干事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对各位与会者表示欢迎,并请委员会就该事件提出建议。

世卫组织秘书处介绍了全球流行病学状况,强调自2022年5月初以来,已有47个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了3040例病例。传播发生在许多以前没有报告过猴痘病例的国家,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国家目前报告的病例数量最多。在世卫组织不同区域的若干国家发现的最初猴痘病例与历史上报告猴痘的地区没有流行病学联系,这表明在这些国家中未被发现的传播可能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确诊的猴痘病例是男性,其中多数发生在城市地区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中,并聚集在社交和性网络中。

临床表现通常不典型,病变很少并局限于生殖器、会阴/肛周或口周区域,不会进一步扩散,在发展到前驱期(即出现淋巴结病、发热、不适)之前会有非同步出现的皮疹。迄今为止,住院病例很少,据报告,有一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死亡。据一些初步研究估计,基本传染数(R0)为0.8,而在男男性行为者中该数值大于1。报告病例的平均潜伏期估计为8.5天,具体从4.2天到17.3天不等(以荷兰的18例病例为依据)。平均人际传染间隔时间估计为9.8天(95%置信区间5.9-21.4天,以英国的17对病例-接触者为依据)。迄今已报告了10例医护人员感染病例,其中至少9例为非职业性感染。

加拿大、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和联合王国的代表向委员会介绍了各自国家流行病学状况和当前应对工作的最新情况。

世卫组织秘书处随后提交了“世卫组织遏制多国猴痘疫情战略计划”草案。该计划强调,必须采取强化、灵活和协作的方法,特别关注提高认识和增强受影响人群的能力,使其能根据自己面临的风险采取安全行为和保护措施,同时阻止猴痘在这些人群中进一步传播。

世卫组织秘书处还介绍了为支持各国应对这一事件而向其提供的技术指导意见,具体围绕以下方面:加强监测;隔离病例;确认和监测接触者;加强实验室和检测能力;在卫生保健和社区环境中采取临床管理和感染防控措施,包括诊疗途径;与受影响人群接触并有效沟通,以避免污名化;提供稳健的诊疗途径,包括在合作研究框架下使用医疗对策,使用标准化数据收集工具快速生成更多关于这些产品效力和安全性的证据。

审议会议

在情况介绍会之后,委员会再次召开非公开会议,审查与该事件是否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问题,如果是,则审议世卫组织秘书处根据《国际卫生条例》规定起草的临时建议。应主席的要求,世卫组织秘书处提醒委员会成员注意其任务授权,并回顾了《国际卫生条例》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即:一种不同寻常的事件,可通过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委员会讨论了与疫情有关的关键问题,包括:目前在早期经历疫情的一些国家中看到病例数处于平稳状态或有潜在下降趋势;需要进一步了解传播动态;接触者追踪方面存在挑战,特别是匿名接触者带来的挑战,以及可能与国际集会和“男女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性别奇异者和间性者等”(LGBTQI+)的骄傲节活动有关联,这些活动有利于通过亲密性接触增加暴露机会;需要持续评价似乎对传播具有影响的干预措施;确定有助于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的关键活动,与受影响社区密切合作,在即将举行的活动和集会期间提高对个人防护措施和行为的认识;需要评价不同干预措施的影响,包括评价某些国家为应对疫情而实施的疫苗接种策略,以及医疗对策的可得性及其获取和许可方面的公平性。

委员会感到关切的是,针对受影响人群的污名化和侵犯人权行为,包括对隐私权、不歧视权、身心健康权的侵犯有可能加剧,这将进一步阻碍应对工作。此外,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委员会一些成员认为,国家或非国家行为者实施的将自愿同性行为定为刑事犯罪或加以污名化的法律、政策和做法会阻碍获得卫生服务,而且还可能妨碍实施应对措施。

另外还有一些知识空白和不确定领域需要迅速获得更多信息,以支持对该事件进行更全面的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具体包括:传播模式;全面的临床表现;传染期;宿主物种和反向人畜共患病方面的潜力;病毒的可能性;以及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获取及其对人类的功效。

委员会认识到,猴痘是非洲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几十年来,一直在这些地区导致疾病,包括死亡,因此对本次疫情的应对必须发挥催化剂作用,以加大努力,从更长远的角度解决猴痘问题,并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基本用品。

结论和建议

委员会注意到,目前多国疫情在许多方面都不寻常,例如在以前没有猴痘病毒传播记录的国家出现病例,以及观察到的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先前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年轻男男性行为者中(据知接种天花疫苗也能有效预防猴痘)。一些成员认为,鉴于人群对痘病毒感染的免疫力水平低下,因此不应忽视有向更广泛人群进一步持续传播的风险。委员会还强调,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国家多年来一直忽视猴痘病毒的活动,没有加以很好的控制。

委员会还指出,应对疫情需要国际合作,并且此类应对活动已经在一些经历疫情的高收入国家开始,不过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评价这些活动的有效性。

虽然一些成员表达了不同意见,但委员会一致决定建议世卫组织总干事,现阶段不应将该疫情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然而,委员会一致承认该事件的紧急性质,要控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必须加紧应对工作。委员会建议对该事件进行密切监测并在几周后,获得了关于当前未知因素的更多信息时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可能需要重新考虑其建议的重大变化。

委员会表示,如果发生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应立即对事件进行重新评估:有证据表明,在未来21天内,无论是在目前受影响的人群中还是在其他人群中,报告的病例数都加速增多;在性工作者中出现病例;有证据表明向更多国家或在更多国家内部大量传播,或流行国家中的病例数量和传播显著增加;在免疫抑制患者(包括艾滋病毒感染控制不佳者)、孕妇和儿童等弱势群体中病例数量出现增加;有证据表明报告病例的严重程度增加(即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增加);有证据表明向动物种群反向溢出;有证据表明,与表型变化相关的病毒基因组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传染性、毒性或免疫逃逸特性增强,或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并削弱了应对措施的影响;在西非和中非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发现了与毒性更强的分支相关的聚集性病例证据。

最后,委员会建议世卫组织总干事敦促各国本着《国际卫生条例》第四十四条的精神,通过双边、区域或多边渠道相互合作,并与世卫组织合作,提供必要援助,同时应遵循世卫组织提供的指导意见(见猴痘)。

媒体联络

Christian Lindmeier

通讯交流官
世卫组织

电话: +41 22 791 1948
手机: +41 79 500 6552
电子邮件: lindmeierch@who.int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