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暴发新闻

猴痘 - 东地中海区域, 欧洲地区(欧洲), 美洲区域, 西太平洋区域

2022年6月4日

疫情描述

发布的这份疾病暴发新闻是对之前发布的5月29日疾病暴发新闻的更新,还提供了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指导的简短摘要。

疫情一览

自2022年5月13日以来并截至2022年6月2日,世卫组织四个猴痘病毒非流行区域的27个会员国向世卫组织报告或由世卫组织发现了780例猴痘实验室确诊病例。正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迄今为止,报告的大多数病例是通过初级或二级卫生保健设施的性健康或其它卫生服务机构提交的,主要涉及(但不仅限于)男男性行为者。

虽然迄今为止已从病例样本中发现了该病毒的西非分支,但大多数有旅行史的确诊病例报告前往过欧洲和北美国家,而不是猴痘病毒流行的西非或中非。在未前往流行地区的人中确认猴痘是非典型的,即使在非流行国家有一例猴痘病例也被认为是一次疾病暴发。虽然大多数病例与流行地区的旅行无关,但正如以前所观察到的那样,会员国也报告说尼日利亚旅行者中有少量病例。

同时在若干非流行国家突然和意外出现猴痘,表明可能在一段未知的时间内有未被发现的传播,随后在最近发生了扩增事件。

世卫组织将全球级的风险评定为中等,因为这是世卫组织宽泛地理区域内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首次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

世卫组织继续收到关于流行国家局势的最新情况。

疫情描述

截至2022年6月2日,根据《国际卫生条例》(IHR)向世卫组织通报或由世卫组织从本组织四个区域的27个非流行国家的官方公开来源中确认的实验室确诊病例达780例。这表示自5月29日的疾病暴发新闻以来(当时共报告了257例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增加了523例(+203%)。截至2022年6月2日,在非流行国家,当前猴痘疫情中没有相关死亡,但是,流行国家继续报告病例和死亡(见表2)。

虽然调查正在进行中,但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的初步数据表明,在欧洲和其它非流行地区检测到的猴痘病毒株属于西非分支。

图1和表1显示了2022年5月13日至6月2日期间非流行国家向世卫组织报告或由世卫组织发现的猴痘病例的地域分布情况。据报告,大多数病例(n=688;88%)来自世卫组织欧洲区域(20个国家)。报告确诊病例的还有美洲区域(n=80;10%),东地中海区域(n=9;1%)和西太平洋区域(n=3;<1%)。

随着每天获得更多信息并由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的规定对数据进行核实,病例数会有所波动。

1. 2022年5月13日至6月2日欧洲中部夏令时下午5点,向世卫组织报告或由世卫组织从官方公开来源确定的非流行国家猴痘病例的地域分布。

迄今为止,确诊病例的临床表现参差不齐。本次疫情中的许多病例没有呈现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在本次疫情中迄今描述的病例中,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生殖器和肛周皮损、发热、淋巴结肿大和吞咽时疼痛。虽然与发热和淋巴结肿大并发的口腔溃疡仍然是一个常见特征,但在肛门生殖器局部分布的皮疹(伴有水疱、脓疱或溃疡性皮损)有时首先出现,但不会持续扩散到身体的其它部位。在许多病例中,最初呈现生殖器或肛周皮疹,表明性接触期间密切的身体接触是可能的传播途径。一些病例的描述还表示脓疱出现在全身性症状(例如,发热)之前,并且在发病的不同阶段出现皮损,这两种情况与历史上的猴痘表现相比,都是非典型的。除了为隔离目的接受患者住院外,很少报告住院治疗。导致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包括需要提供充分的疼痛管理和需要治疗继发感染。

除了在非流行国家报告或发现的病例外,世卫组织还通过已建立的监测机制(综合疾病监测和应对)继续接受非洲区域流行国家[1]正在发生的猴痘疫情形势的最新情况。2022年1月至6月1日,7个流行国家报告发生了1408例疑似病例和44例确诊病例,包括66例死亡(表2)。

[1] 猴痘流行国家为: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加纳(仅在动物中发现)、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刚果共和国和塞拉利昂。贝宁和南苏丹过去曾记录过输入性病例。目前报告西非分支病例的国家是喀麦隆和尼日利亚。

2.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于202211日至202261日向世卫组织报告的猴痘病例数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在此处参阅世卫组织非洲区域疫情和其它突发事件周报。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世卫组织预计,随着疫情的进展以及流行国家和非流行国家监测范围的扩大,将发现更多的猴痘病例。

公共卫生应对

世卫组织继续支持共享有关这次猴痘疫情的信息。世卫组织和许多会员国已启动临床和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以协调全面的病例发现、接触者追踪、实验室调查、临床管理、隔离以及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在可以获得猴痘病毒的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地方,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若干欧洲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和美利坚合众国)已经公布了在当前疫情中发现的猴痘病毒的全长或部分基因组序列。虽然调查还在进行中,但PCR测定的初步数据表明,检测到的猴痘病毒基因属于西非分支。

一些会员国正在部署使用ACAM-2000和MVA-BN疫苗,以管理密切接触者。其它一些国家可能备有LC16疫苗。

正在制定临时指导意见,以支持会员国开展监测、实验室诊断和检测、病例调查和接触者追踪、临床管理、疫苗和免疫接种以及风险沟通和社区参与。

世卫组织更新了其关于猴痘疫情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发布了以下文件:

世卫组织关于猴痘临床管理及感染预防和控制以及猴痘疫苗和免疫接种的临时指导文件将在近期发布。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目前,全球级的公共卫生风险被评定为中等,因为这是世卫组织宽泛地理区域内非流行国家和流行国家首次同时报告许多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

病例最初并主要在自我认定为大范围性行为网络成员的男性中发现。突然出现许多最初看来是散发性的病例且地理范围很广,表明人与人之间频繁保持很近的距离和/或有身体接触,助长了广泛的人际传播。一些国家报告说,新一代病例不再仅出现在先前确诊病例的已知接触者中,这表明由于未被发现的病毒传播,遗漏了一些传播链。

此外,由于流行病学和实验室信息仍然有限,实际病例数可能被低估。部分原因可能是,一些国家对以前已知主要发生在西非和中非的感染缺乏早期临床识别,监测有限,并缺乏广泛可用的诊断方法。鉴于世卫组织若干区域中报告猴痘病例的国家数目众多,其它国家极有可能也会发现病例,病毒将进一步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通过与可能具有被识别或未识别的感染性皮损(例如黏膜皮肤溃疡、呼吸道飞沫(以及可能的短程气溶胶))的皮肤或黏膜的近距离或直接身体接触(例如,面对面、皮肤与皮肤、口对口、口与皮肤的接触,包括在性行为期间)或者与受污染材料接触(例如亚麻织品、床上用品、电子产品、衣服)而发生的。

虽然目前对人类健康和公众的风险仍然很低,但如果这种病毒利用这个机会在非流行国家确立自己作为一种广泛的人类病原体的地位,公共卫生风险可能会变得很高。如果卫生工作者没有采取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或不能在必要时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来预防传播,他们也会面临风险。虽然在本次疫情中没有报告,但过去在流行地区和非流行地区都记录了与卫生保健相关的感染风险。随着该病在弱势群体中更广泛地传播,有可能会加大对健康的影响,因为认识到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个体中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更高。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据有限,但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具有强大免疫系统的人没有报告更严重的病程;如文献记载,没有接受治疗或免疫力仍被抑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病程可能更严重。对妊娠期猴痘感染知之甚少,但有限的数据表明,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的不良结果。

迄今为止,在非流行国家发现的、其样本经PCR确认的所有病例,已被确定为感染了西非分支。猴痘有两个已知的分支,一种在西非流行,另一种在刚果盆地区域流行。过去,西非分支的总体死亡率较低,为<3%,而刚果盆地分支似乎更经常引起严重疾病,以前报告的病死率为1-10%;这两项估计都是基于非洲地区一般较年轻人群的感染情况。

过去,天花疫苗接种被证明对猴痘有交叉保护作用。然而,天花疫苗接种的任何免疫力将只存在于42至50岁或以上的人身上,这取决于国家,因为天花疫苗接种规划在消灭天花后于1980年在全世界结束。消灭规划最初(第一代)的天花疫苗不再向公众提供。此外,对接种过疫苗者的保护作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数量有限的国家正在部署使用天花和猴痘疫苗(如果有的话),以管理密切接触者。虽然天花疫苗已被证明可以防范猴痘,但也有一种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该疫苗基于一种牛痘病毒株(通常称为Ankara Bavarian Nordic改良牛痘毒株或MVA-BN)。该疫苗已在加拿大和美国被批准用于预防猴痘。在欧盟,这种疫苗被批准用于预防天花。一种治疗正痘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最近也已在美国和欧洲联盟获得批准。世卫组织召集了专家,审查有关天花和猴痘疫苗的最新数据,并就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种疫苗提供指导。

世卫组织建议

世卫组织在下文中就应对多国猴痘疫情所需采取的行动提供的建议,是基于其技术工作,并得到与世卫组织现有咨询机构的磋商提供的信息支持,这些机构包括:传染病危害战略技术咨询小组(STAG-IH);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天花和猴痘疫苗问题特设工作小组;突发事件社会科学技术工作组;天花病毒研究咨询委员会;世卫组织研究与发展(R&D)蓝图协商会:猴痘研究;新型病原体溯源科学咨询小组(SAGO);以及特设专家会议的结果。

所有国家都应警惕与皮疹患者相关的信号,皮疹按顺序发展,即在身体所有受影响部位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斑疹、丘疹、囊泡、脓疱、结痂,并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腰痛和肌肉疼痛。在当前的疫情期间,许多人出现局部皮疹,分布在生殖器周围和/或肛周,并伴有局部疼痛性淋巴结肿胀。一些病例可能有继发性细菌感染,并可能同时有性传播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梅毒或淋病奈瑟菌。这些人可能会到各种社区和卫生保健机构就诊,包括但不限于初级和二级保健机构、发热门诊、性健康服务、传染病科、妇产科、急诊科和皮肤科诊所。

提高可能受影响社区以及卫生保健提供者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认识,对于识别和预防进一步的病例以及有效管理当前疫情至关重要。在近期可能会扩大疫情的大型集会期间,应向最需要的人传达信息,并应尽一切努力避免对可能受猴痘影响的个人和社区进行不必要的污名化。

应当向任何符合疑似病例定义的个人提供检测。检测决定应基于临床和流行病学因素,并结合对感染可能性的评估。由于引起皮疹的病症范围很广,并且由于本次疫情中的临床表现可能常常更为非典型,因此可能很难仅根据临床表现来区分猴痘。

照顾疑似或确诊猴痘患者需要通过适应当地环境的筛查方案进行早期识别;及时隔离并迅速实施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标准和基于传播的预防措施);开展检测以确认诊断;对轻度或无并发症的猴痘患者进行对症管理;监测和治疗并发症和危及生命的病症,如皮损恶化、皮损继发感染,以及罕见的严重脱水、严重肺炎或脓毒症。

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对确诊病例的支持性隔离)应继续维持,直到皮损结痂,痂壳脱落并在下面形成一层新鲜皮肤。

世卫组织正在密切监测疫情,并支持与会员国和伙伴合作进行国际协调。

关于公开提供的世卫组织文件,请参见上文“公共卫生应对”部分。为便于参考,下文提供了这些文件和正在编写的文件中的主要要点。

监测和报告

世卫组织创建了一套全球最低限度数据集,以便利获取病例的关键流行病学参数,用于了解和报告全球的局势。要求会员国在获得数据后,通过其《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尽快向其各自的世卫组织《国际卫生条例》区域归口单位提交符合可能或确诊病例定义的所有病例的最低限度数据。这些数据将通过世卫组织信息产品定期汇总并以汇总形式公开分享。供会员国自己使用的单独病例调查和接触者追踪表格目前正在最后定稿,并将在可用时尽快分享。

实验室检测和样本管理

市场上可获得的商用PCR试剂盒越来越多,其中有些专门用于猴痘病毒检测,有些用于正痘病毒检测。它们几乎都仅用于研究用途,都没有经过独立验证。科学文献中提到了用于建立内部PCR方案的各种引物和探针。

风险通报和社区参与

宣传猴痘相关风险,并让高危和受影响的社区、社区领袖、民间社会组织和卫生保健提供者(包括性健康诊所的卫生保健提供者)参与预防、发现和护理,对于预防进一步的继发病例和有效管理当前疫情是必不可少的。就该病如何传播、其症状和预防措施提供公共卫生建议,并以风险最大的人群为目标开展社区参与,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播至关重要。

任何与感染者有直接接触(包括但不限于性接触)的人都可能感染猴痘。自我保护的步骤包括避免与患有局部肛门生殖器皮疹的人发生性接触,并限制性伴侣的数量;避免与具有符合可能的猴痘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用水和肥皂或含酒精的凝胶保持双手清洁;以及维持呼吸礼仪。

如果一个人出现症状,例如面部、手、脚、眼睛、嘴巴和/或生殖器及肛周区域出现水疱的皮疹,发烧,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酸痛,以及疲劳,他们应该联系卫生保健提供者,并接受猴痘检测。如果怀疑或确认有人患有猴痘,应该对他们进行隔离,避免皮肤接触和面对面与他人接触,并避免性行为,包括口交,直到结痂脱落为止。在此期间,对病例可以给予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任何照顾猴痘患者的人都应采用上文所述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

前往猴痘流行国家的居民和旅行者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啮齿动物、有袋动物、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死体或活体)等患病的哺乳动物,并应避免食用或经手野味(丛林肉)。

防止有关猴痘的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也很重要。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必须系统地倾听和分析对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包括通过社交媒体),确定关键问题和信息空白,并建立对错误信息的抵御能力。应鼓励公众只从经核实和可信的来源获取信息。

卫生保健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

实施适当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轻和控制猴痘在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环境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包括采用一系列控制措施(行政、环境和工程控制措施)以及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来降低在卫生保健环境中接触猴痘的风险。卫生工作者应定期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对每次患者互动进行风险评估、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患者安置、个人防护装备、无菌技术、安全注射和锐器伤害预防、环境清洁和消毒、正确处理清洗的衣物和床单、可重复使用的患者护理用品和设备的消毒和再处理以及废物管理。世卫组织建议,应当对任何疑似或确诊的猴痘病例实施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临床管理和治疗

大多数人类猴痘病例会出现轻度至中度症状。具有轻度症状的猴痘患者应接受对症治疗,例如用退热药治疗发热,用止痛药止痛。皮损应保持清洁。充足的营养和补液很重要。应使患者了解需要紧急治疗的并发症体征和症状。

虽然不常见,但猴痘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例如,皮损处易于发生皮肤和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皮损可能非常瘙痒,如果因抓挠而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则可能需要细致的局部伤口护理,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口腔或眼黏膜也可以出现皮损。流行国家中的并发症包括继发性皮肤细菌感染、脱水、结膜炎、角膜炎、肺炎、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包括脑炎和死亡。因此,临床护理应侧重于临床综合征的管理,维持营养和补液状态,并在需要时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

在猴痘患者中,抗病毒药物应在随机临床试验中使用,并收集标准化的临床和患者结果数据,以迅速推动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据生成。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可以在《监控下应急使用未注册的研究性干预措施》(MEURI)等扩大获得药物机会的协议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疫苗和免疫

最近有一种猴痘疫苗被一些国家批准,但供应有限。一些国家可能持有天花疫苗产品,可根据国家指导意见考虑使用。疫苗产品可通过国家主管部门限量提供,具体取决于国家。

无论疫苗供应如何,都不需要也不建议对猴痘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必须尽一切努力通过尽早发现和诊断病例、隔离以及接触者追踪来控制猴痘的人际传播。

对于病例接触者,建议使用适当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天花或猴痘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最好在首次接触后4天(最多14天)内接种,以防止疾病发作。

建议对暴露高风险卫生工作者、接触正痘病毒的实验室人员、进行猴痘诊断检测的临床实验室人员以及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可能指定的应对小组成员进行暴露前预防。

所有关于天花或猴痘疫苗免疫接种的决定都应基于结合个案情况对风险和效益进行的评估,并采用共同的临床决策。

疫苗接种的实施应伴之以强有力的药物警戒,并大力鼓励在临床试验方案下进行疫苗有效性研究。

同一健康

在猴痘流行地区,不同的野生哺乳动物已被确定为易于感染猴痘病毒。其中包括绳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一些物种是不出现症状的,特别是疑似为宿主的物种(啮齿动物)。其它物种,如猴子和类人猿,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皮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家畜受到猴痘病毒影响的报告。也没有关于猴痘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报告。然而,仍存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假定风险。猴痘患者应确保对所有废弃物(如绷带)和可能受污染的材料进行适当管理,以防止疾病从受感染的人类传播给家中的易感动物(包括宠物),或传播给住房周边的动物,特别是啮齿动物。

大型集会

如果大型集会需要人与人之间密切、长期和频繁的互动,而这反过来又可能使他们接触到皮损、体液、呼吸道飞沫和受污染的物质,那么大型集会可能成为猴痘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

虽然在发现猴痘病例的地区推迟或取消集会不是规定的默认措施,但可以考虑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应当与大型集会的可能参与者分享有关猴痘的流行病学、传播和预防信息;此类活动应作为信息宣传和社区参与的机会;
  • 尽管猴痘和COVID-19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不同,但在社交聚会期间采取的一些COVID-19预防措施,例如保持身体距离和定期洗手,也可以有效防止猴痘病毒的传播。
  • 应避免与有猴痘相关体征和症状的人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
  • 如果适用,可以收集集会参与者的与会名单,以便在发现猴痘病例时便于追踪接触者。
  • 应向负责处理在活动中生病与会者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说明如何管理具有猴痘相关体征和症状的人。

由于这是大型集会的标准做法,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更是如此,因此促请主管部门和活动组织者采用世卫组织对大型集会决策建议的基于风险的方法,并针对正在筹备的大型或小型社会活动进行调整。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应考虑并预见到与猴痘相关的风险。

国际旅行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缔约国对入境或出境旅行者采取任何与国际旅行有关的措施。

应立刻向卫生专业人员报告旅行期间或返回时出现的任何皮疹类疾病,包括涉及最近所有旅行、性史和天花免疫接种史的信息。已被确定为猴痘病例接触者并因此受到健康监测的个人,应避免进行任何旅行,包括国际旅行,直至其健康监测期结束。

世卫组织敦促所有会员国、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临床医生、卫生和社会部门合作伙伴以及学术、研究和商业伙伴迅速做出反应,遏制猴痘的本地传播,并进而遏制猴痘在多国暴发。在该病毒进一步确立自己作为一种人类病原体的地位并在流行和非流行环境中能够有效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之前,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更多信息

世卫组织的指导和公共卫生建议

出处说明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6月4日)。疾病暴发新闻;非流行国家的多国猴痘疫情:最新情况。可参阅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90

查看与此事件相关的所有疾病暴发新闻

阅读更多关于猴痘的信息